今年郵市走出的一波春潮在4月中旬開始理性回調,由于受4月22日北京發現“非典”病例的影響,郵品價格加速下跌。熱點郵品《甲申年》和“神舟五號”以及大多數2003年小版郵票的價格一度下跌到了最高價的50%,“抗擊‘非典’”跌幅也達60%多,“世界杯”三地小全張從最高價的32元跌到了10元,跌幅達70%。隨后由于國家郵政局“封庫”利好消息的出臺,郵市走出反彈行情,郵品市價重又回升,打折票和打折小型張的價格繼續上漲。“五一”黃金周期間,郵市交易區里購買郵品的郵人很少,炒作區卻人氣旺盛,但大多數熱點郵品的成交沒有前期活躍。至5月15日,除“世界杯”三地小全張的價格漲到29.5元而接近上一波高點外,其余熱點為:《甲申年》大版96元,亞洲郵展加字小版27元。目前郵市處于盤整階段,似乎是在尋找時機等待突破。
4月中旬,《集郵》雜志主編劉勁和編輯黃玉魁到上海盧工郵市進行采訪、調研,與郵市管理者和郵商、集郵者進行了座談。
馬聯泓(盧工郵市宣傳部主任):首先歡迎《集郵》雜志主編劉勁和編輯黃玉魁來盧工郵市召開座談會。前一階段郵市走出了一波行情,請在座的上海集郵行家結合這次行情的走勢,談一談這次的行情對今年郵市行情的發展將起到什么作用,行情將如何演變?大家希望郵市今后怎樣發展?
劉勁:今天來的有些是老朋友,有些是初次見面的新朋友,在此歡迎大家參加《集郵》雜志舉辦的座談會。雜志和報紙以及網站相比,出版的周期長,但可以在現象出現后進行深入的分析,不但分析原因,也可以進行研究,例如郵市回暖的原因和下一階段發展的前瞻性觀點,雜志還可以匯集各種資料提供給集郵者和投資者,希望大家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朱傳兵(中國投資資訊網經理):今年的郵市行情并不是國家郵政出政策才有的。按照郵市自身發展和運行規律,今年應該走出行情。前段時期有些郵品的價格已經明顯的不合理了,“香港回歸”金箔張只有十幾元,打折票最低已到了2折多。郵票的第一屬性是使用,打折票大量被使用體現了郵票的屬性,這樣郵市的大底就托住了,郵人敢于購買郵票來收藏,外面的資金也敢進入郵市進行投資,形成了賺錢效應,市場慢慢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樣,郵票的收藏和投資的屬性也就體現出來了。去年底國家郵政適時推出“包裹可以貼郵票”等政策,對今年這一波行情起到了一定作用。市場應該還能走下去,郵票精品肯定會升值的。目前隨著打折票逐步回歸面值,郵市上做打折票生意的郵商有所減少,有一部分可以改做其他郵品生意了。
殷敏(中國集幣在線網經理、郵評人士):我感覺目前對市場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這波行情看上去是郵政出臺一系列政策托市,實際上也不排除是在為奧運會做準備。奧運會是國際性體育盛會,隨著奧運會的臨近,我們的市場將打開。這么大的市場不僅僅面對國人,還要面對世界各國人民。以前我們的市場不正常,現在市場正在逐步恢復。年底要公布奧運會吉祥物,市場可能又要熱起來。今后我們要以平常的心態把禮品、收藏、投資做好,來面對各國收藏愛好者。受整個社會物價和利率等各種因素對市場的影響,尤其是從市場技術面分析,郵市跌了這么多年也應該開始往上走了。人在變,環境在變,思維也在變。我們要以新的思維來看今年的行情。
當前,不但郵票發行部門采取措施支持市場,而且金銀幣發行部門也正在制定一系列方案給市場大力支持。相信2008年之前市場會持續走好。
王仁亮(郵評、市場投資人士):郵政“政企不分”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所在。國家郵政局406號文件出臺后,我就說市場“5年走牛不是夢”。一聽說郵政要政企分離,我馬上把“不是夢”改成了“成真”。集郵公司分離改制,國家不會按很低的折扣將郵票賣給集郵公司,集郵公司要自己運作掙錢了。這樣郵市才會走上穩定的發展道路。“暴炒”是郵政“政企不分”所造成的。明年是全國郵市復蘇年,今年是重新“洗牌”年。現在買郵票的人有的指望漲百分之幾十就行,其實遠不止這個數,有些品種可能要漲很多倍。年底“政企分離”要水落石出,郵市行情會越走越好的。
張文慶(郵商):今年郵市是在長期低迷、郵政出臺一些政策后,很自然地走出了一波行情。我1995年在北京月壇郵市,1996年到盧工郵市,在1997年行情和2001年“井噴”中都做賠了。對這次行情怎么看?我看在座的除了王仁亮敢說“五年走牛”以外,其他人沒人敢說。我覺得只有在政策和宣傳上給予正確的引導,郵市才會很自然地向前走;行情只有穩步地向前才能吸引人,才能走出大行情。郵市不要急漲急跌,否則外圍資金進來就被套住,這樣容易使人改變心態。價格如果太高,外圍資金就不敢進來。這幾天行情回調,這就很好,價格低了能使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進來。無論投資者和集郵者都希望行情走好,希望郵商、投資者也和行情一樣,都能夠一路走好。
單明俊(郵商):我最早買的就是《集郵》雜志,這本雜志是中國最早創刊也最具有權威性的官方集郵雜志,對全國集郵活動有著指導的作用。就是《集郵》雜志引導我走上集郵和經營這條路。我收集的《集郵》雜志是比較全的,這不光是愛好,我認為它是對市場進行研究的好資料。去年我看了一些文章并對郵市進行了研究,我認為中國郵市的發展已經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但是由于國家郵政長期以來改革力度不強和“政企不分”,造成郵市長達7年走熊;由于過去內部機制的問題,造成諸多矛盾,比如“金箔張”的溢價發行和市價打折,給郵人造成很大傷害。目前郵市外部環境有所好轉,如果要想 “五年走牛”,必須有國家政策扶植。目前郵政部門又繼續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個是“對從1992年到2001年的郵票、年冊進行封存庫存”,另一個是從郵政內部加強監察、審計力度。
陶躍進(郵商):如果郵票跌得太低了,大家都不去買了,就無法培養新的集郵者。國家郵政現在把新發行的版票和小型張進行“破版”、“破封”,打擊炒作新郵的現象,以免新郵炒得太高傷害廣大集郵者。郵政“政企分離”以后,分離出來的企業是要盈利的,以后如果新郵炒得太高也會攪亂市場,那么郵政部門就要出來干預,這也正好是郵政企業獲利的好機會。所以說惡炒新郵對郵人是沒有好處的。
朱忠海(盧工郵市經營部):406號文件發布已經4個多月了,但是在各地郵局的執行情況不是很樂觀。如果能夠加強宣傳和落實,打折票就會消失的更快。目前的郵市調整有利于行情的開展,如果郵政部門在政策上給予配合,相信還能走出一波大行情。我希望廣大集郵者和投資者在投資郵市之前,首先要進行必要的研究和分析,要有自己的想法,選好投資品種,不要跟風炒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周升淵(郵商、集郵家):發行郵票不是用來炒作的,希望廣大集郵者不要指望炒作郵票發財。郵市人士也不要對有些政策的發布去人為地把其影響效果擴大化,比如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投遞快件的公司發展得這么多,郵政還能有多少快件?就是郵政快件全貼郵票,能用多少郵票呢?郵人要有自己的分析能力。今后可能某個集郵公司為了制作某種郵品,會到郵市上購買某些郵票,但不能說這就是郵政在回收郵票,要知道郵政是發行郵票的,絕不會去大量收購郵票。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經濟很可能是一個騰飛的階段,郵政要自己找出路,開辟新的盈利渠道,而不是單單在郵票上面做文章。
在座談會上,我們還聽取了顧秋舫、羅金生、石明等與會者對《集郵》雜志發行和欄目設置提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大家希望今后《集郵》雜志能夠更加貼近市場,克服雜志信息滯后的缺點,利用雜志比較容易保存的優勢,向集郵者和投資者提供及時的集郵信息和更加全面的集郵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