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郵小版張這種形式出現之前,從《春節》小版張開始發行的一系列“量少郵品”或稱之為“短腿郵品”曾經在郵市中風云一時,在當時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它們相對較少的發行量、新穎的形式都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眼球,即使其曾飽受非議的搖號供應方式,也為其增添了一種神秘而緊俏的氣氛,“量少郵品”成為了一段時期里郵市的“寵兒”。
但是,隨著市場持久的低迷和新郵小版張形式的出現,“量少郵品”的風采逐漸不再,有限的市場資金基本上都轉移到新郵小版張之上,“量少郵品”賴以表現的基礎被削弱了,對于這樣一個板塊的淪落,多少是有些可惜的,畢竟就它們的投資價值而言,比起市場中絕大部分的板塊和品種要高得多,特別是它們發行量上的優勢恐怕也只有新郵小版張能相媲美,而從目前的價格來看,不但遠比不上新郵小版張的增長幅度,即使以其自身的量價對比關系來看,顯然也是嚴重失衡的。
市場歷來就有“喜新大厭舊”的特點,再加上整個新郵小版張板塊目前的盤面還比較小,運作起來不是太困難,因此在今年一季度的行情中,03年小版張無疑是市場運作的中心和主力,雖然領頭品種不是它們,但行情的中堅卻恰恰是它們,從市場形態來看,新郵小版張的強勢地位相比其他板塊而言依然很明顯。因此,即使在行情有所調整的情況下,新郵小版張價格的上漲幅度依然可觀,由此構筑了嶄新的價格體系。
而隨著郵市政策面的日益改善,相信郵市轉好的腳步會塌實地走下去,新郵小版張依然會在整體向上的通道里運行,價格基準肯定還會不斷上移。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郵市要真正走向繁榮,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新郵小版張等少數板塊,市場熱點必將不斷擴散,在新郵小版張價格體系不斷向上突破的情況下,其他郵品也應該相應地出現上升的步伐,才能支撐起整個市場的價格構架,并最終成功完成市場的全面轉暖,而比照新郵小版張的情況來看,發行量基本接近、市場形象比較良好、運作相對便捷的“量少郵品”板塊更有條件成為熱點擴散的當然之選,更何況“量少郵品”板塊目前的價格水平距離新郵小版張還是有相當差距的,有比較充分的上升空間可供投資者介入;另—方面,由于“量少郵品”這一特定概念板塊的發行已經被新郵小版張所取代,因此其盤面大小和發行總量已經完全確定,對于投資者而言,已經基本上是透明、公開的,沒有什么值得擔心的不確定因素,投資的風險性就相對較小,而且分流、沉淀的比例也比較高,因此進—步增強了其投資屬性。事實上,目前“量少郵品”已經引起了部分投資者的注意,在新郵小版張等熱點品種不斷震蕩走高的同時,對“量少郵品”的需求也正慢慢增加,這—跡象應當引起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摘自:大江南收藏 作者:俞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