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郵票收藏中,“生肖郵票”以其發行面值低、增值較快成為集郵愛好者瘋狂迷戀的專集。珍藏生肖郵票的熱潮起源于我國第一枚“猴”票,它被譽為我國“集郵史上的神話”。從首輪猴票發行至今,我國已發行了三輪猴票。今年伴隨著“猴三世”的問世,郵市猶如猴的屬性一樣上竄下跳,給沉寂多年的市場多少注入了些許活力。今天本版特組織了相關文章,讓廣大集郵愛好者能更深入地了解生肖郵票及猴票的收藏價值。
說起猴票,很多人都知道,我國于1980年第一輪發行的庚申年T46生肖郵票,其價值不菲,從8分錢的面值翻著跟頭往上竄,最高的市場價達2000多元,是其面值的2.5萬倍。庚申年的猴票問世以來,眾多的原因,造就了它在集郵界的獨特地位。
說到首張猴票的誕生,資深郵票設計專家邵柏林有些感慨。1979年,剛剛經歷了十年“文革”浩劫的中國百廢待興。一天,他到畫家黃永玉家邀請他設計“猴票”,當時黃永玉養的寵物小猴剛剛死去,心里十分悲傷,作為紀念,黃永玉當即允諾。
被譽為“集郵史上的神話”的中國首枚生肖“猴票”名為《庚申年》,無論造型還是工藝都堪稱精品。郵票上的猴子眼睛炯炯有神,毛發根根可見。中國傳統的大紅襯底烘托著喜慶的節日氣氛,也折射出剛剛走出封閉的中國渴望騰飛的迫切心情。關于第一輪猴票的印量,各方說法不一,有說500萬,有說400萬,有說300萬,不過可以認定庚申年猴票的印量不超過500萬。
在首枚“猴票”面市的多年間,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物質匱乏的時代一去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水漲船高。郵票在人們心中不僅具有實用的郵政功能,更成為一種生活樂趣,甚至是回報豐厚的投資。而方寸郵票也成了多種風格美術流派展示的舞臺,郵票設計觀念由封閉轉向開放。
由于我國上世紀80年代以來集郵人數的激增,人們都有收集生肖郵票的愿望,而且猴年以后發行的生肖郵票印量大增,與庚申年猴票的印量在數量上相距較大,猴票以稀為貴,這樣就形成第一輪猴票的價格上揚。它是文革后恢復集郵活動以來,發行的所有郵票中升值倍數最高的一套郵票。
1992年1月5日,第二輪生肖猴票面世。與首張“猴票”的寫實風格不同,第二張“猴票”裝飾畫風格很強。全套共2枚。一枚是以“喜鵲登梅”為背景,中間是篆體的“猴”字。另一枚的圖案采用剪紙手法設計,名為“猴桃瑞壽”。
畫面是猴頭與桃子,表示吉祥如意。猴子耳朵兩側的一對蝠形線,構成“福壽雙全”的畫面。郵票設計者運用“對稱折疊剪切”的剪紙方法,既表現出正面猴頭五官對稱的生動形象,而且鋸齒紋又恰好把猴毛和桃毛絨尖的感覺簡練概括地表現出來,從而充分展示了剪紙所特有的藝術語言。
2004年1月5日第三輪生肖郵票發行,即人們所說的“三世猴”面世。此次發行的新猴票面值為80分,全套一枚。這枚猴票的印量較之以往的生肖郵票大大減少,全國發行量僅有5200萬枚。凡是看到今年新猴票的人,都會喜歡上那只色彩斑斕,手捧大桃的小猴子。這是一個非常有人緣的猴子。這只猴子為何招人喜愛?郵票設計者陳紹華先生說,在你仔細看它時,它正沖著你笑,真是一個“笑臉猴”,體現了濃郁的喜慶氣氛。也正是如此,受到了集郵愛好者的好評和喜愛,成為人們收藏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據了解,面值0.8元的第三張“猴票”發行至今市場反饋相當不錯。陳紹華說,在互聯網時代,希望大家能多多動手寫信寫賀卡,最好再貼上他設計的笑臉“猴票”,將喜氣洋洋的好心情傳遞給每一個人。中國的生肖是十二年一個輪回,從首張“猴票”算起,二十四年過去了。讓他感到驕傲的是,第三張“猴票”發行時的中國已經“今非昔比”。
摘自:< 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