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收購啟動市場的靈丹
郵票收購問題筆者自93年起即與多位郵友奔走呼號,當局近年來偶爾為之的收購行動可能亦是受二級市場反復促動所致,今再簡略羅列進行郵票收購的若干理由,以供當局者借鑒。
(1)可望徹底根治打折痼疾。國家郵政從事郵票收購,實則是一次護盤行動,其制訂之收購價即為郵票的保底價。一般來講,其公示之收購價不應低于面值,此即如錢幣投資市場之中,人民幣的面值是法定的,因而市場上不會出現人民幣低于面值交易的情形出現,可以說收購價公布之日即為打折票滅絕之時。
(2)可大幅降低郵票投資的風險性。由于收購價的公布,使得郵票的投資風險由不可知變成可以預期,而投資利潤仍不可預測。此點將開當今國際各個投資市場風險保障之先河,投資者的信心將大增,郵市成為第二股市瞬間可達。且由于給出了郵市的政策保障底線,郵市可望進入持久繁榮的鼎盛時期,過去那種忽冷忽熱的局面有望改觀,一、二級市場實現全面繁榮的雙贏局面將成為現實。
(3)可迅速聚合人氣。一旦公布收購價目表首先將引起工薪階層及股市中小散戶的廣泛注意。雖然,郵票交易較之股市操作有不少缺陷,比如現貨交易問題,贗品識別問題等。但由于有國家郵政作承擔風險的強大后盾,其足以令所有想通過資金的運作來達到暴富目的的民眾們心動,可以說此政策一旦出臺,則二級市場管理者首先要考慮的將是經營場所的再次大面積擴容和新建,可以預見進入市場的人員將創世界郵史之最。
(4)可立馬解決二級市場資金缺乏的難題。由于投資底線的確定,資金投資風險性大為減少,根據資金逐利性的本質要求,郵市將立馬成為較之股市更有利可圖的市場,我們所要做的將不是如何引導資金入市的問題,而是如何防止二級市場的資金大爆炸的問題。
(5)可以提高華郵地位。九一年、九七年兩次郵市高潮,令世界對華郵刮目相看,各國紛紛調高華郵價格,域外資金亦看好華郵投資前景,選準績優品種建倉。近幾年來,郵市低迷,郵價暴跌,其跌幅之深創中國郵史之最,華郵在國際郵壇之價也隨之下滑,以至于近兩三年幾乎無外來資金入駐中國郵市。當局若在此時出臺收購價目表,無疑給域外資金亦吃了一顆定心丸,華郵的投資地位瞬間可以得到超乎想像的提高,其在國際郵壇的轟動效果當遠遠高于“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
(6)可以實現郵政收入的快速增長。我們不否認在收購價目表公布之初,有可能會出現二級市場存貨向一級市場流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來自于二級市場返流的沽壓必然是有限的。因為在給出了最后底線以后,郵商們出于今后的生計考慮,除難以銷售的冷門票外,不但不會急著將手中的籌碼交出,反而會出現與一級市場爭籌碼的戰略性建倉行動,加之郵總對收購價目表的出臺必然是十分審慎的,其與收購以后的再銷售價格必然有一個不菲的差價,基于此沽壓風險又被降了一層。而在這一決策實施以后,郵票投資人數將實現歷史性跨躍,社會需求量必然大幅上升,郵政當局能從其中獲取的收入必然會迅猛增長,當局完全能從近年來幾次試探性的收購行動中領悟出其間的奧妙來。
(7)可以促進集郵事業的大發展。每一次高潮即會吸引數千萬新人的加盟,實現持久的繁榮之后,參與集郵的人數必然成幾何級數增長。在投資獲利之余,郵票的知識性、趣味性、可鑒賞性將得到更深層次的發掘,集郵研究活動亦可望得到普及,編組高質量的郵集,向世界集郵強國沖刺的進程中必然會有層出不窮的新人加入,集郵事業的飛速發展亦當在情理之中了。
郵票收購好處尚有很多,有待當局認真調研、思索,筆者真誠希望通過一、二級市場各方的努力來實現中國郵市的全面振興,創造中國集郵事業的新輝煌。
作者:東方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