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收藏品,總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即使一無所長能夠保值增值也是一大優勢,況且多數收藏愛好者的藏品主要是用于欣賞和研究,一旦收入囊中絕非加幾個錢就能易手轉讓的,那看中的當然是藏品其豐富的內涵和深邃的意義啊。諸如陶瓷重于斷代和技術、字畫重于作者和風格、翠玉重于顏色和紋理,而眼下的票證重于設計和色彩、門券重于地點和漂亮、站臺票則重于站名和系列,雖然它們共同都重于稀少,但是確實又各有側重。一種能吸引人興趣的收藏品倘若沒有幾手“絕招”那還行?在眾多收藏品中,屬于老牌的傳統的具有眾多追求者的老紀、特郵票就有許多亮點。
自從1949年10月8日發行第一套紀念郵票及1951年10月1日發行第一套特種郵票起,對于老紀、特郵票的發行、使用、收藏、欣賞和研究就已經納入了中國郵政史冊,而其中集郵作為一種事業逐漸為廣大愛好者接受和參與,這不能不說與老紀、特郵票的巨大魅力有著密切的關系。截止到文革前夕,我國共發行紀念郵票124套、特種郵票75套,其中尚不包括小型張、小全張、無齒、東北貼、再版、錯版等等特殊型質的郵票,不僅形成了我國各項國家大事的記錄,而且也極其生動地反映和表現了我國著名人物、名山大川、動物植物、文物科技等值得大書特書的事實,是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真實寫照,又是我國地大物博的生動記載,這本身就是最大的令人信服的誘惑,而具體則體現在如下方面:
其一、在老紀、特郵票中不論你選擇什么主題都有可以表現主題的郵票,而且還絕非在少數,足夠編一個鮮活的欄目,比如你選擇“人物”,那這里不僅有馬恩列斯等革命偉人,還有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的中外人物,更不要說涉及重大歷史事件畫面里的人物了;比如你選擇“動植物”,那諸多國寶級的動物、植物便會躍然紙上,熊貓、金絲猴、金魚、菊花、牡丹、森林等著實令人愛不釋手;無論你選擇山川還是建筑、選擇中外友好還是選擇國內大事,只要你確定了主題便會有一系列的郵票支持你,就象寫一篇文章時手里有足夠的素材,足夠你設計一桌豐盛的大餐,老紀、特郵票涵蓋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
其二、老紀、特郵票的大套票是精彩異常的,平常4~5枚一套的紀、特郵票很多,而紀72一運會的16枚和特13一五計劃的18枚更是全面地表現了主題,從多方面反映了運動會和國民經濟計劃的全貌,簡直就是圍繞主題的生動活潑的教科書;另外如科學家、梅蘭芳、黃山、蝴蝶、兒童、井崗山、解放軍、婦女等八枚及八枚以上成套的紀特郵票無一不是收藏愛好者的寶貝。大套郵票不僅從內容上豐富了主題極具欣賞和研究價值,而且從收藏和尋覓的角度分析也因增加了配套的難度才更具有懸念和樂趣,愛好者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當得到一套時未必興奮但配齊一套時或尋找到一枚關鍵票時往往樂此不疲啊。筆者對于特4廣播體操原版40枚一套配票過程就甚得其味,不論逛郵票市場還是逛錢幣市場筆者兜兒里總是帶著一版缺品目錄,上面密密麻麻記載著我的收藏配套或缺少的品種,那里就一直有特4原版缺少的編號,雖然期間也曾因尋缺不成而整套購進但配套之心至今不輟,而且一旦尋得一枚或數枚缺票心里就象熨斗熨過一樣舒服,這的確是大套票的迷人之處。
其三、小型張、小全張、無齒、東北貼、再版、錯版等不同型質的票品,這都是老紀、特郵票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錯版如紀20十月革命、紀92科學家等早已為集郵珍品自不必去說,那些小型張、小全張、原版和無齒郵票也已經盡顯其魅力,為集郵愛好者追逐又羨慕的票品,這些特殊形狀、品質的郵票郵品在老紀特郵票中實在是最精彩的亮點,同時又絕非低價位可以買到的藏品,正因為其形式多樣而數量又相對極少,據說目前尋覓者甚多,大約價格與時代同步進行,今后這些郵品恐怕還具有極大的升值空間。
其四、由于郵票印刷技術的不斷進步,老紀特郵票發行中的套色、打孔、用紙、暗記等也是在不斷地改進或更新,實際上老紀特郵票發行的18年恰恰是我國印刷水平大幅度提高的階段,從頭至尾的收藏研究完全可以一窺國家郵票印刷制作的全貌,由此能夠對于文革、JT及一些外國郵票印制更加心中有底。集郵不僅是一種簡單的收集和儲藏,還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知識來充實自己,其印刷形式的變化、顏色紙張的發展、齒孔版式的區別、甚至于原再版暗記及防偽技術的出現等都很有學問,如果繼續深入研究那就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郵票本身推導出更深的收獲來,老紀特郵票就足以給愛好者提供翔實的依據。也許這個亮點難以讓人們認識接受,不過你如果去認真琢磨應當比文革、編號、甚至JT還要經得起推敲。
如果說以上幾個方面均與郵票本身有關,那么第五個亮點就是直接與市場有關了,因為老紀特郵票實在不具備批量的特性,很難參與炒作的行列,所以其價格是相對平穩并緩慢上升的,就和信銷郵票一樣沒有莊家可以操縱的“把柄”,只會隨著市場的形勢或言之是跟著整個市場的走向而動,更由于其存世量的限制只要一旦流入集郵愛好者的郵集里就很難再回流市場,所以長期以來這些郵票呈現的是穩步增長的勢頭,即使在十幾年的低迷中也從來沒有淪落“打折”的境地,這才真正體現了收藏品的實際價值和內在潛力。
摘自:< 中國郵幣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