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短視,竭澤而漁,大肆掠奪一番走人后,遭到破壞的集郵生態卻沒有帶走。新一任上任后,歷經一年的梳理,奈乎10多年的破壞,可不是“10月懷胎,一朝分娩”就消失了。在郵心不穩情況下,不單是能力問題,而是要“以觀后效”的現實問題。
4月9日,《中國集郵報》公布2003年的郵政經營情況。其中集郵一項,總收入“約53.8億元,賣出集郵郵票18.3億枚,集郵品0.4億冊,分別比上年下降24.9%和10.7%”2003年的郵政集郵收入是1997年行情結束以來集郵收入降到冰點,與1998年集郵收入90余億比,減少40億左右。郵政的資金窟窿加大。靠集郵支撐大廈一柱的郵政,10數萬員工,獎金可以少發,甚至不發,但工資是要領的,嗷嗷待哺的嘴張著,要吃東西。一年減少40來億,雖是漸進而來。管理者雖有整肅之意,未免不發生“饑寒起盜心”的事。4月14日國家郵政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局傳真電報,嚴禁放貨,連制作集郵品用郵都要實行審批制,扶持集郵市場的決心由此可見。“傳真電報”只表明管理者的愿望,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針對性強的行動,下屬的觀望或忌憚,也會決堤。顯然,他們假如走到這一步,收的雖是錢,失去的卻是信義。把權當商品經營,是郵政多年來面臨的信任危機。無原則,不可信。
明眼人很清楚現在的集郵市場狀況,即使郵政一枚票不放,郵市也該調整了。“明眼人說。”但確有郵局通過代理人流出了貨。當然,沒有過去猖狂了。新一屆所做的工作,收效還是明顯的。
集郵市場的機遇與挑戰,也是對郵政管理者的考驗。郵政集郵收入的驟降,是泡沫揮發的結果。其中包括郵政下級與上級間的計劃量同集郵者實際預訂量的出入。一旦集郵市場復蘇,發展空間也大。當前面臨的困境,只是局面還末打開的暫時現象,只有窩囊廢才會退縮,進取者正是施展抱負時。郵人流失,郵票減量,銷毀,郵政集郵減少,到2003年已經觸底都為抬頭向上,創造了空前條件。上世紀70年代末集郵復蘇之際,集郵人不足10萬,能發展成號稱2000萬,只是愛好與興趣的萌發,在增值效應的感召下激活經濟意識。而當時和90年代初,始終伴著思想觀念的束縛。這種束縛一經打開和松綁,獲得一大飛躍。現在困擾集郵者參與集郵市場熱情的不是觀念的束縛,也不是社會輿論對集郵投資不支持,而是郵政曾經竭澤而漁,不僅投資賠錢,集郵也賠錢,長期得不到治理。而集郵市場上郵票品曾經增值的效應,在大多數郵人意識里生了根。單就此一點,郵政加強必要引導,便是在新的高起點上創造財富的巨大的無形資產。集郵投資者的機遇,則是JT票價值被低估,編年票品的價格盡管現在已經走出歷史最低谷,仍然處在91年后的歷史低點上,收藏投資皆有優勢。還要看到,雖然編年票品發行量都大,但在長期的打折,尤其是2001年至2003年間的加速打折,也加速了消耗的步伐,是新時期集郵復蘇以來力度最大的時期。至今8.5折,也還在不停地繼續消耗。對郵政挑戰最大的,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內部,即怎樣管束自己的人,為集郵市場振興,恢復集郵者信心,使集郵者歸來。在保障新郵不打折的前提下,營造老郵增值,搞活集郵。在這種局面到來之前,對投資者的挑戰,不是有沒有行情的問題,而是調整自己的定位,在堅定后市,在看多中怎樣做出比市場平均利潤更大的收益。熬一輪疲軟的時間很不容易。放過一輪天合之機遇會使人真沮喪。
集郵市場純粹的一味炒新,拿錢堆行情,賽大膽,不僅挑戰郵政管理者的能力,也挑戰管理者的管理技巧和智慧,同時更挑戰人們的觀念。之所以說這是挑戰,還反映在如下一種現實中:炒新作為郵市一種主要形態,缺乏多樣性,短期內新郵從打折炒高三五倍,與自然的由集郵者增加的購買力的沉淀的增值無關。賽大膽,不是賽郵識,是集郵市場變相的“知識無用”的沿襲,與集郵文化相去甚遠。有預謀者把郵價堆出來實現目的撤資后,又會復歸死寂。再則,不論是郵政自拉自唱,還是過江龍資金的陰謀,短期內將郵價拉高,也是對“不準放貨”,而庫存充裕的郵政的一種挑戰或叫“引誘”。
要說治不了放貨,多少有推諉之意。只因身在云端處,才有迷霧遮望眼。治不了放貨,就不可能治理打折票,也不可能使集郵真正復蘇。說治不了放貨,癥結還是在與集郵投資者爭利上。近年的新郵,每一枚上皆噴印了編號,發展到小型張小全張上了。每一百枚小型張小全張包裝上的編號可以摳,但小全張小型張上的號摳了,還能賣集郵投資者的錢嗎?重賞之下有勇夫,歷來如此!凡郵政總局令行而禁止,加大處罰力度,就有治理的一天。譬如郵政規定不準賣整封整版的小型張小全張和版票,便公布受理舉報電話,堵住賣大戶,實現分散的目的。走了炒家,回來集郵者,以市場最高價受理舉報中流到郵市的票品,在此基礎上再獎勵舉報者。所支付之錢,從流出局主管領導身上追討。工資不夠,從積蓄中追討,積蓄不夠,送司法機關論處。資金清償了,給以公職。在得不償失中,誰還會冒天下之大不韙。誠然,就看領導者有沒有這個魄力。
當然,這要立法在先。
集郵投資者期待集郵市場復蘇參與的心愿是那么急迫,密切關注郵市的眼神已經聚攏。當務之急的緊迫任務是管住自己的人,重塑信譽,打造形象,蓄水養魚,宣傳弘揚集郵,鼓勵集郵投資,抑制炒新投機,創造增值條件,給集郵注入活力,最是緊迫。這樣做,要不了三五年,一個集郵在曾經輝煌過的基礎上的新的第二春必將到來。
摘自:< 中國郵幣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