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巧合,還是妙遇,今年2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會剛剛宣布,我國廣東丹霞山地質公園等8處地質公園首批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名單,5月1日國家郵政局就發行了《丹霞山》郵票一套4枚,丹山碧水入票來,如此之快的發行速度令人稱奇,亦令郵人欣慰,這說明我國的郵票發行越來越與國際接軌,更與時俱進。
從《丹霞山》郵票直呼山名的票名不難看出,這次票名不再是以“**風景”或“**風光”命名,不僅是為了與以往所發行的一些山岳風光郵票有所區別,而且是為了更好地集中筆墨突出丹霞山的原始地質風貌,這對于大力宣傳、認識和保護我國的“世界地質公園”是大有裨益的。《丹霞山》4枚郵票,4處美景,開門見山直呼圖名,“僧帽峰”、“翔龍湖”、“茶壺峰”、“錦江”在晨曦、正午等不同時間的陽光照耀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情調和景致,異彩繽紛,宛如身臨其境。加之該套郵票采用了膠雕套印工藝,整套郵票畫面呈現出銅版畫的效果,層次分明,質地感強,色澤對比強烈,是一套設計和印刷都不錯的山岳郵票。
遺憾的是,像我國已發行的諸多“中國的世界遺產”郵票一樣,《丹霞山》作為首批入選世界地質公園名單的地質公園,郵票上也沒有印上“世界地質公園”評審組織的標志或徽志,這無疑又錯失了一次難得的機會,也使該套郵票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打了些折扣。丹霞山由紅色砂巖構成,它“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中國集郵報》上刊登的未選用的《丹霞山》郵票備選方案更好地反映與詮釋了這一地質地貌特征。說實話,依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我對未選用的《丹霞山》備選方案情有獨鐘,格外地偏愛,那古樸的棕紅色基調,給人以遠古的感覺,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而“虛邊圓角”的處理手法,使郵票畫面如同電影畫面,寧靜、神秘而又深遠,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此方案其郵票整體風格非常古雅,具有鮮明的個性,好似設計者一次成功的現代與古代的對話,可惜的是此方案沒有被選中。
作者:張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