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此一字,可說高深莫測,令人難以捕捉,量多供過于求,商品過剩,量少則求大于供,商品短缺。單從郵市這一小小的市場來看,無論是郵識豐富淵博的郵學家、郵評家、投資者,還是對郵識一無所知只想賺錢的盲從者,對于“量”都表現出一致的敏感性,于是乎在郵界便有了“智者”為善良的郵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量”的陷阱,筆者僅羅列幾種,望郵人在投資時多留個心眼兒。
一、邊緣郵品的低量與投資無關。為了迎合二級市場炒家之需,更重要的是為了給自己分得一丁點兒收益,以原郵票總公司及北京郵票公司為首的郵票經營企業,幾年來在邊緣郵品開發上可說是絞盡腦汁,凡能沾上一點邊的東西均可成為其開發對象,而這些沒有多少價值的郵品投放到二級市場之后,害得多少人傾家蕩產則已不是其考慮的事了,從歐元封、外交封、巡展封、普票封到王偉封、申奧封.揚利偉封及各類多連體普資加印片等,沒有一個品種不沾有郵人的斑斑血淚,令人更覺滑稽的是,2000年佳郵評選紀念冊由頒獎地北京某區郵政局制作發行,因為在空折說明文字上,優秀郵票誤印成最佳郵票,后被發現收回未發,但由于管理不嚴的老毛病,有少量空折流入社會,僅此一點錯誤,其實與郵界所稱的錯體絲毫沒有關系。但京城郵市卻視其為寶,據知名網站報道最高達890元天價,現已降至何價尚未知曉,如此高價空折,我想有能力生產的印刷廠仿制一批不見得違反郵政法吧?值得慶幸的是除北京宣美嘉外,全國尚無一處郵市跟風,這也許與京城郵市的近水樓臺有關系,筆者多次行文呼吁抵制邊緣郵品的炒作,在此仍想再次告誡廣大郵人,切莫參與此類炒作,無論其過程是多么的美麗的人,都必定是一出從有到無的游戲。
二、偷換量的概念無助于郵品價值的提升。二級市場一個比較時新的做法,就是在縮量郵品其較好潛質得到大家認可的情況下,積極尋求尚未挖掘出來的可獲暴利的黑馬,于是乎,一個令人驚喜的發現震動了二級市場,那就是大版張的存世量較小版張的存世量低得多,01年在成功炒作神舟大版之后,大家紛紛將目光瞄準了設計十分平常的建黨八十周年大版張,指望能出現如神舟大版張一樣的奇跡,32元面值的大版在63元開盤后一路上揚,最高達110元便一路直瀉,目前已無人問津;今年在猴大版的出色表現下,炒家有狂炒新郵大版的傾向,縱觀歷史上此類郵品運作情況,在當前的市道之中,大版要想率先暴漲十分困難。
三、制造量的假象有利炒家混水摸魚。在市場中,我們常聽到有人傳播其實很平常的某品種在極大投資價值,已有某某人和某某人坐莊,并發現有幾人持貨高價叫賣,幾人上前 侃 價競買,不明真相者認為買賣興隆,確信其有價值,殊不知其皆為別人雇傭的托兒,在有外人參與的情況下,主人的貨源已陸續派發完畢,在業已賺了大錢的情況下,盈虧的風險悉數交給你了,運氣好呢你就賺點,但這種機會不是很多.又見有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投資價值均佳的品種(如現今的縮量郵品),市場上卻有人在表演著高臺跳水的節目,由一人手持數包同種郵品低價叫賣,且呈遞減之勢,而當有人欲購買時便會被其身邊的某人搶去,聲稱他要了,此亦為另一種托兒,其采用的是低價位震倉手法以達到獲取廉價籌碼的目的,而此類現象對于剛加入二級市場或對場內經營情況不熟悉者是無法洞悉其中玄機的。
郵市是一個讓人充滿希望的地方,但也遍布各種陷阱,要想能夠瀟灑自如的賺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參與者可要警惕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