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老根非龍鳳山莊的那個整天和藥匣子鬧別扭的老根,老根是筆者的一位郵友。老根生就一張明星式的方下巴,戴上墨鏡開著奧迪,看起來很酷。酒桌上侃大山是老根的拿手好戲,絕活的是把聽眾逗得鼻涕眼淚交加之際,老根依然一臉莊重。下面大家聽聽老根講的一段故事。故事內容屬實。
郵壇“夜明珠”的故事
近來上集郵網站,看到幾篇談論郵壇夜明珠的文章,引起咱老根的濃厚興趣。既然想玩玩郵票,這種新鮮事咱是不會放過的。經過一番了解,聽到關于“夜明珠”的故事不少,覺得挺有意思,不妨也講給朋友,或許都能有些啟發呢。
“夜明珠”的發現
那是1994年的一天,安徽的一位集郵愛好者收到遠在內蒙古的郵友來信,信封用的是PF6箭樓封。無意中,小伙子發現這枚實寄封的郵資圖與一般的箭樓封不太一樣,可以明顯看到上面有一藍色圓形郵政徽記,而他以前見到的所有箭樓封都是沒有這樣徽記的。為了證實自己的發現,小伙子便請內蒙的郵友幫助購買了500枚箭樓封。結果,經一一察看,也沒見一枚與那個實寄封一樣的。這個藍徽箭樓封便引起了小伙子的深厚興趣。
“夜明珠”的收集
后來,小伙子到北京發展,從一名普通集郵愛好者成長為在全國小有名氣的郵票收藏與投資人士。利用在北京的便利條件,小伙子開始了漫長的收集藍徽箭樓封的歷程。北京郵市只要見到有賣箭樓封的,他都要一一挑選。還多次向各地朋友郵購箭樓封,總共購買了不下200葙,這種帶藍徽的箭樓封真可謂鳳毛麟角,原葙4000枚中多者有幾十枚,少則有幾枚,有的甚至連一枚都沒有。隨著20分平信郵資逐步被50分、80分取代,普通箭樓封也越來越稀少了,到了近幾年,不僅全國郵政窗口停止銷售,而且全國郵市也不見了蹤跡,再想收集藍徽箭樓封越來越困難了。經過長達七八年的收集過程,小伙子手里總共有了12000多枚藍徽箭樓封,他當成了寶貝珍藏起來。
“夜明珠”的成名
九七大潮之后,郵市形勢一年不如一年,可小伙子對藍徽箭樓封的珍愛卻日盛一日。他在郵市打拼,賣出的郵品不計其數,但一直舍不得將藍徽箭樓封出手。到了2002年,由于要在亞運村買房子,并聯合兩位朋友自辦一家公司,缺少一筆資金,小伙子賣掉了大部分存貨,但錢還是不夠。這時,郵市一些知道他有藍徽箭樓封的朋友找他挖貨。小伙子考慮再三,才忍痛割愛,以每枚四五元的價格給朋友們分了。這些朋友覺得小伙子從發現到收集該封非常不易,不經意間給該封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夜明珠”,意為像漫漫長夜中的一顆明珠,給正處低迷的郵市帶來一個亮點,給處于迷茫之中的廣大集郵愛好者帶來光明的希望。
“夜明珠”的沉浮
近幾年,郵市盛行炒新,老郵也好珍郵也罷,好像在眾多郵人中都提不起興趣。藍徽箭樓封在郵市露面之后,開始熱鬧了一陣子,價格最高到了七八元,后隨大盤的繼續走低,價格和成交也逐步低落,到了2003年底郵市最低迷時,該封價格3元左右。真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隨著2004郵市之春的到來,郵品各板塊激發向上,郵壇這顆沉寂許久的“夜明珠”也開始不甘寂寞,價格向上攀升勢頭十分強勁。有著名郵評人士斷言:九七大潮催生出錯“片藍”,今后大潮極有可能再催生出一個“錯藍箭”。
作者:劉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