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國家郵政局將發行2004-9《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二十周年》郵票,整張枚數為10枚。這是繼2004-3《鄧穎超同志誕生一百周年》、2004-12《中國新加坡合作———蘇州工業園區成立十周年》、2004-6《孔雀》之后今年發行的第4套小版票。從2月份開始每月都發行一套小版票,筆者在此試分析這種集郵者議論頗多的小版票的功與過。
先說功。小版票規格適中,便于保存和交易;面值低,投資成本小,收集全張票的集郵者都能接受;設計精美,信息豐富,喜歡它的集郵者眾多;不單獨預訂,得到的人少。這些特點直接導致了小版票供不應求的局面,結果就是小版票的價格扶搖直上,新郵預訂戶的利益得到了保證;這就會吸引更多的集郵愛好者加入或者重新回到集郵的道路上來。這也許是國家郵政局發行小版票的初衷。
再說過。2004-3《鄧穎超同志誕生一百周年》小版票發行后,引起集郵者頗多議論,主要集中在小版票不在小版張預訂范圍內,集郵者實際上很難或者幾乎不可能從郵局買到小版票;喜歡收集小版票的集郵者要買的話只能高價從郵市中購買,挫傷了集郵者收集小版票的積極性。這就很可能又回到當年發行“量少品種”刺激需求的老路上去。還有一點應引起國家郵政局重視,那就是小版票極易使郵局人員受到利益驅動(一張小版票的價格遠高于相同數量的單套票價格之和),最后的結果還是由真正的集郵者來買單。
從今年小版票的發行趨勢看,今后只發行一種版式的套票基本上以小版票為主。筆者建議發行部門,預訂了小版張的集郵者只要有意愿購買小版票就應該滿足。
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朱寶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