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編發(fā)的新郵預報代表著國家郵政局的喉舌,架起了郵政與郵人相互溝通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郵人可以提前欣賞到即將面世的美景,捕捉到最權威最有時效的新鮮信息。郵人對她的癡迷和喜愛程度就好比追星族青睞某明星即將登臺演出的海報一樣。然而,這座"橋梁"上所呈現(xiàn)的"美景"很多時候對郵人以及準備加入隊伍的新人們來說都是曇花一現(xiàn)的海市蜃樓—幾乎每張新郵預報的最后一句話都這樣清清楚楚地寫著:出售辦法:自發(fā)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而到了發(fā)行之日呢?除了年前訂票者能在集郵公司領到新票外,很多郵政營業(yè)窗口根本就見不到新郵。這就又好比追星族入場以后等到了演出時間卻見不到明星出場一樣惱怒。"郵政局出售"難道指的就是集郵公司嗎?
拿筆者當?shù)氐泥]局來說,別說新郵發(fā)行當天在郵政窗口見不到,就連你到集郵公司想多買幾套新郵都很難,(可能是因為今年市場行情好),一般是訂多少套給多少套,總公司制作的四方聯(lián)和多余出售的散票很有限,根本無法滿足郵人多買幾套制作首日封互寄的要求,沒有預訂的又想半路加入集郵隊伍的新人(這里有很多是學生)們只有望票興嘆的份,他們只能到市場上去買高價票。試問,這樣能拉攏集郵者的心嗎?這樣能擴大集郵者的隊伍嗎?而且,該筆者調查,這種問題還相當普遍。
既然新郵預報上寫著在各地郵政局出售,各地郵政局就應自覺遵守出售辦法,不要一邊大肆宣傳到處張揚著要發(fā)售新郵,一邊到了發(fā)行日期又遮遮掩掩推脫說"沒來"。以前新郵為什么打折,就是因為在窗口消耗太少.。其二,規(guī)定“自發(fā)行之日起出售期限6個月",這"6個月"內窗口見不到新郵,過了6個月有些新郵(這時已成了老郵了)反到露面了。不用問,露面的肯定是大打折扣,面值保不住了才放到營業(yè)窗口來消耗。而這又明擺著是坑害郵人的利益,也違背了國家郵政局的出售初衷。天氣預報不準往往遭人唾罵和嘲笑,新郵預報不執(zhí)行不僅損害國家郵政局形象,而且會冷了郵人和"新人"的心,最終就有可能會造成國家和郵人都不愿看到的不良局面:郵票打折—國有資產流失,人心打折—集郵隊伍流失。
新郵預報是郵人和"新人"心目中的"紅頭文件",但愿這樣的"紅頭文件"操作起來﹑執(zhí)行起來會越來越好,而不是一紙空文。
來源:中國投資資訊網 作者:李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