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格文 老 蔡 臧錦麗
郵市鬧春
1980年,庚申猴年,中國郵政發行的首枚生肖郵票面世。其后24年間,這只美輪美奐的“金猴”令所有集郵者魂牽夢縈、刻骨銘心,作為“風向標”在郵市上躥下跳,歷經幾度郵市高潮,身價上漲2萬倍。
2004年,甲申猴年。入春以來,沉寂低迷多年的郵市在“甲申猴”郵票的帶動下,行情一路上楊。京滬穗等地郵市人潮如涌,許多集郵者和投資者對郵市又重拾信心。
此次郵市鬧春,特點多多:
持續時間長。升溫自今年1月開始,迄今跌宕起伏,熱度不減,漸入佳境,與2001年郵市“井噴”的短暫爆發迥然有異。
老票精品率先啟動。弱市情況下的反彈,往往主要在炒作個別新郵上作文章。此次升溫明顯不同的是,早年發行的精品在甲申正月前后即率先啟動,價位全面回升,給郵市帶來暖意。至今,大名鼎鼎的“金猴”從最低時的1250元,編號票則從2000多元漲到4500元,老紀特、“文”票也都有不小的漲幅。
板塊輪動,漲勢驚人。“甲申猴”大版票表現最為活躍,成為市場行情的龍頭,從1月份的30多元最高漲到138元。2003年的小版張(票)占盡風光,不少品種漲了6倍左右。接著行情向2002年以前的票品延伸,有的優秀品種如“足球世界杯”小全張由最低時的6元漲到30元以上,“武術”、“亭臺”小版等也漲了4倍左右。
郵品板塊整體價格的底部大幅抬升。面值8元的編年小型張,去年價格最低時有的僅售2.30元,后來升到5元以上。面值50元、發行價120元的“香港回歸”金箔小型張郵折由最低的13元最高達到了31元。2003年郵票年冊,去年12月中旬在市場上打8.3折,今年春節前后為8.8--8.9折,現在的市場價已高于面值。
惡炒新郵現象得到遏制。新發行的郵票在郵市上極少有批量出現。除了“甲申猴”,今年發行的新郵基本被排除在熱炒之外。
春潮探源
郵市春潮的成因,主要在于國家郵政部門陸續出臺了促進集郵事業和郵票市場健康發展的一系列舉措。
自1998年以來,國家郵政部門每年都推出一些新舉措,當時效果不一定明顯,但幾年的能量積蓄起來,慢慢滋潤、慢慢滲透,從量變到質變,最終贏得廣大集郵者和投資者的認可,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新郵發行量逐年減少。從1999年開始,國家郵政局逐年大幅度削減新郵發行量。1998年新郵的發行量是3100萬枚,今年新郵的發行量是1000萬枚,不足前者的三分之一。減量讓市場的新輕集郵者負擔,國家郵政局近年來發行新郵時盡量選用平信的常用面值,取消發行5.40元、2.80元面值的高值票,小型張面值也由8元降低到6元。這兩年全年新郵發行的枚數雖然有所增加,總面值卻低于1998年。根據有關方面公布的數字,今年新郵總面值只有100元左右(不含小全張),60分、80分的常用面值票占發行總枚數的85%,總面值和平均面值比往年又有下降。
——改善郵政內部管理,從源頭遏制郵票打折。主要措施,一是改革國家郵政局與各級集郵公司的新郵結算辦法。2001年內部結算比例是5%,2002年開始按80%結算,2003年開始按80%的現金結算。基層企業不交款,上級單位不發郵票,除去必須支付的營業稅,基層集郵公司只有16.7%的折扣。此舉堵塞了集郵公司打折拋售新郵的空間。二是嚴格控制票源,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擾亂郵市正常秩序的源頭。
——減輕集郵公司的創收壓力。過去集郵公司違規操作,許多是上邊的高指標壓出來的,為了完成高額任務指標,只好采取“撿到籃里就是菜”的態度去違規放貨。從這兩年郵政收入的情況來看,集郵收入這一項逐年遞減,基層集郵公司的創收壓力大為減輕,沒必要再為完成高指標而去違規放貨了。
——加大查處違規的力度。國家郵政局對違規放貨、低價傾銷的集郵公司,發現一個查處一個。對有關責任人,不僅進行經濟處罰,而且視情作出撤職、降職、解除勞動合同等行政處分,對違規行為起到極大震懾作用,使那些不守規矩的人不敢再冒丟飯碗的風險。據市場觀察,現在公司違規放貨行為大大減少,今年的新郵在郵市很難見到量,拒炒新郵正逐漸變成現實。
——大規模銷毀庫存郵票。國家郵政局2001年、2003年曾對大量庫存的編年郵票進行銷毀。銷毀所產生的效應相當大,因為直接沖擊市場的庫存貨源被掐斷了。對郵市的重新活躍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紀特郵票進入郵寄使用。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郵局不許客戶使用自帶的紀特郵票,郵寄包裹和大宗郵件更不準貼郵票,而只蓋“郵資已付”戳,這就使得紀特郵票基本上不消耗,發行量就等于存世量。去年年底,國家郵政局專門下發406號文件,明確了“寄包裹可以貼郵票”,這對于紀特郵票加大消耗量、減少存世量是個極大的利好。隨著文件的貫徹執行,紀特郵票將大量貼用包裹、信件,打折票將在這個過程中大量消耗,并有望最終被消滅。集郵公司適應有關機關、企業單位形象宣傳的要求,定向開發、銷售的郵票年冊,近兩年發售的數量相當大。這些年冊大多要贈送給客戶,這樣就把年冊消費由集郵者和投資者個人轉移到更廣泛的社會層面,推動了新郵的分流和沉淀。同時,各級集郵公司還結合各種紀念、慶典活動,大量開發專題郵冊,消耗了數量不菲的各時期發行的郵票,使得許多老票進入終極消費者手中,這也是此次郵市鬧春老票率先啟動、穩步走強的重要原因。
——新郵設計實施“精品工程”。國家郵政部門在新郵設計上下了很大力氣,摸索嘗試各種好的表現形式,力求每一套新郵都煥發出巨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