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經過一波較有力度的上漲后,及時進入調整,有別于市場未探底,在疲軟中個別品種反彈后的調整,是為逃跑誘發更多的品種出來“殺跌”創新低。上漲中的調整,則是為了調整籌碼,熱點轉換,創新高的需要。進入調整前的這波行情,力度較大,涉及的品種多,除普票板塊以外的許多板塊都涉及了。漲幅差異也較大。97年后至此前調整中非理性超跌的價差,收復了一些失地。極個別品種的價格已經接近97年創下的高位。少數人已經接近摘掉“ST”帽,更多的投資者則還是“ST”。郵市進入調整后,那些在高位追漲追新的投資者又已成為“ST”人。此種現象與大勢好轉的結合,有利于人們向老郵上靠轉。因為,對于一些人而言,炒新的火熱場面,有如輕快的滑稽劇,并未獲得期待中的收益。
郵市要創新高,發生大行情,只有在收復了97年創下高度的失地以后,才有可能。只有新郵的熱鬧,皆為過眼煙云。這當中有個問題:集郵的復蘇。沒有集郵的復蘇,沒有解套,參與者心中的陰影不能云開霧散。97年漲過的許多品種,在97年后,都有較多回流郵政消耗了,存世量減少了。許多品種從難賣變成難買。經過一輪大調整洗禮,好不容易盼來好轉,要學會利用,把握機會。而且現在是一個負利率時期。
投資者在投資中做不成贏家,必然是輸家。不輸不贏不是投資者的追求,只是結算時的巧合,是做贏家,還是輸家,都由自己決定,天王老子都幫不上忙。此時正該抉擇時。參與炒作,追新追漲,雖然有可能利潤大,但安全無保障,比誰跑得快,稍一遲疑發愣,結果自明。這個抉擇的結論,就是要從炒新轉向投資老郵,推動發展,激活集郵,使集郵復蘇。這一點,也是郵政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嘗試著實現的目標。否則,在炒新上眈漣,裹足不前,拿錢將新郵價堆高,高處不勝寒時,再承受坍方的陣痛,再來清理一片狼藉,尸橫遍野的現場。再說了,現在的老郵板塊——至少是92年至2000年的編年票板塊,經過多年打折消耗,銷毀,絕對存世量也不象發行量數字那么大了,20分單枚票的市場尚好表現也印證了這一判斷。其它許多票品的市場定位,還在面值以下呻吟,價格上也有優勢,F在購買,只輸時間,不輸錢,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投資不是搞拍賣。真正的投資者都是窮人——盡管他已經很富有,都是在市場已經出現機會的低價位買自己看好的品種。而更多的投資者,對自己定位不準,為掙錢而投資,非要充闊少,在投資品的價格已經漲了許多后才入場與人競爭,扮演散財童子。
我們經常將郵票是“國家的名片”掛在嘴上,卻少有對“國家的名片”此一詞組的含意深究過!皣业拿奔词钦f,郵票的屬性屬于一種國家行為,除了一些把郵票商業化的國家和地區外,對郵票的制作發行都是嚴隸的國家行為。自郵票問世以來,因郵票引起的紛爭與戰爭,都與領土爭端,對領袖人物丑化有關。我國的“全國山河一片紅”珍郵也是因為地圖不準確而“停止發行”。
我國自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在經濟活躍和高增長中,郵資票品發行體制不合理,時常出現過剩,又未形成銷毀的制度,影響郵票的聲譽和地位,游離在政治的與經濟的位置上不清。在這種時候,人們對郵票的價值不敢確認。郵市在未來怎樣發展,誰也不能明確它如何表現,如什么品種先漲,什么品種后漲,其實并不影響人們投資。只要認定郵市不會消亡,還有行情,買有價值、價值被低估的品種在前面等著,行情向縱深發展,總有從自己身邊經過的時候。
集郵市場投資,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定位工作,才能有目標的計劃行動,主動明確。
郵市的品種很多,新中國發行的郵票,就有1000多套,數千個品種。經過這么多年下跌,把人們的認識和它們的價值觀念都攪亂了,不可能在一波行情中就使價值回歸。有句話叫大魚沉底。行情展開初期漲得好的,不一定都是最好的,還沒有怎么漲的,不見得就是差的,沒有投資價值。要有這個意識,學會認識好品種,選擇好品種,追求安全中的更大收益。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作者:陳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