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部門拒用郵票貼寄包裹上中央電視新聞了(吳貴祥)
4月20日中午,中央電視1臺新聞30分節目播出了記者采訪的天津市四、五家郵局均不允許用郵票貼寄包裹的新聞,拒用郵票貼寄包裹問題終于引起新聞媒體的關注。
中央電視臺記者針對用戶反映郵政部門拒絕用郵票貼寄包裹的問題,采訪了天津市的四、五家郵政局,當記者問到郵局工作人員寄包裹可否貼用郵票時,無一不是理直氣壯地給予了否定的回答,當問到不允許用郵票貼寄包裹的理由時,有的回答說郵票是寄信用的,不能貼寄包裹;有的居然說紀特郵票是集郵公司發行的。郵局工作人員竟然說出這等比外行的爺還外行的話,實在令人驚訝。話雖外行,但同時也道出了郵寄包裹不讓貼郵票的真實原因:因為紀特郵票由集郵公司銷售,用戶寄包裹如果貼用了紀特郵票或者不是本郵局窗口購買的郵票,就不能算本局的營業額,營業任務就很難完成。報道還指出,當記者就這一問題采訪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時,卻遭到拒絕。可見郵政部門的氣焰有多囂張,郵政的霸王條款雖已取消,但郵政人員的霸王思想,霸王行徑卻依然根深締固。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郵政局先后推出了降面值、取消大小版并舉的發行方式、改進新郵預訂辦法、調整郵資、郵寄包裹允許貼用郵票等等所謂的利好政策。筆者對這些所謂的利好舉措及其對郵市的影響一一及時作了分析,先后撰寫了《好政策穩步推進 樹信心尚需努力》、《郵資調整:集郵基本無利弊》、《郵市總體向好 反轉動力不足》、《郵市走強其實并不難》、《郵市何以風云突變持續下跌》等拙作,自今年1月以來,分別發表于《集郵博覽》、《信息早報》和《中國郵幣卡網》等集郵媒體,文中分別闡述了各項利好政策存在的問題、不足和局限性。并于3月上旬郵市持續上揚,眾郵人對政策面高唱贊歌和對郵市幾乎一致看好之際,推斷本次郵市反轉的動力不足,時機尚未成熟,提醒集郵投資者對政策面要多做冷靜的思考和分析。僅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筆者的判斷就得到了驗證,結果完全沒有出乎筆者所料,郵市行情自4月9日以來持續下跌。天津等郵政部門的做法,比筆者所預料的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面對中央電視臺記者的采訪、提問,他們違背郵政法的回答卻是理直氣壯,甚至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那么,要是一般的老百姓要維護郵政法賦予自己的權益,其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今年全國人代會期間,3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寫的關于要求解決郵票打折的議案,也令不少的集郵大眾興奮不已,心想人大代表都提議案了,問題已經正式攤到桌面上了,消滅打折票總該有個圓滿的解決辦法,給代表們一個滿意的答復吧,F在看來,我們郵人的想法未免過于天真,問題遠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人家郵政連中央電視臺的記者都 不放在眼里,還會在乎幾個人大代表不成?到時隨便找幾個理由或借口,就可輕而易舉地把責任和問題推得一干二凈。
無論是集郵者,還是集郵投資者,誰不盼望集郵繁榮,郵市向好?但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只顧眼前利益,過度炒作,無異于拔苗助長,不僅不利于利好政策的繼續實施,對郵市的長期穩定、持續、健康發展更是有害無益。以目前的情況分析來看,拒用郵票貼寄包裹的問題雖引起新聞媒體的關注,但問題能否得到解決還是個大大的問號。郵政部門的體制和觀念如不轉變,要消滅打折票,繁榮集郵事業,振興郵市,道路還十分的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