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本周末,郵市出現明顯短期見頂的特征,具體表現,就是賣方與買方力量之比,正一步步加大。賣盤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前期獲利盤回吐,范圍集中在2003小版以及《甲申猴》系列上;二是前期套牢盤出逃,主要品種包括《海底世界》、《野生動物》等前期相對活躍的小版張。其中《青銅器》由最高70元落至61元,《毛澤東》從63元跌到51元,均有一定跌幅。一些半侖操作的中小散戶,本身對市場就信心不足,如此風吹草動,自然心驚膽戰,紛紛爭先恐后出逃,這又從心理上加劇了市場的忙亂。
其實從3月下旬起,郵市行情雖繼續上挺,但此時的“上”,已經有一種勉強,一種雜亂,甚至一種盲目。盡管參與者對巳取得的戰果仍有許多不滿足,但冷靜下來思考,進入2004年后的短短百天,強勢弱勢品種都有2至6倍的漲幅,有的甚至更高,市場的行進步伐,確實太快了些。實事求是分析,熱熱鬧鬧的行情中,一些非理性因素正逐步加大,行情短期見頂,是郵市常規運行的必然。
郵市4月從來都是行情或上或下的分水嶺,樂者悲者,就是在這一階段,分歧越來越大。也確實,行情行到高位,雖風光無限,但八面而來的亂風,也愈刮愈烈。但與不少集郵朋友聊郵市走向,仍強調一個基本觀點,就是看郵市變化,要注重局部與整體、眼前與長遠的辨證關系,有一個比喻,市場行情上下波動,如溫度計上的水銀柱,變化只是一種表象,看郵市走強走弱,關鍵看影響水銀柱變化的大環境如何。
2004郵市大環境究竟如何?可以從三個方面探討:其一,集郵者正在逐步找回集郵感覺。郵市回暖,集郵者心情變好,信心增強,不少已經遠離“集郵”的朋友,花高價又把未訂的郵票給補齊。新郵發行,又重現排隊取票的景觀;其二,投資者正試探性介入郵市投資。從各地反饋過來的信息,許多偏遠城市的郵市,近兩個月明顯有了人氣,隨行情深入,投資者也從單一出貨轉為有節制建倉,這種“賣”與“買”的心態轉換,是行情深入的標志;其三,決策層始終在為消滅打折票做努力。這些努力包括從上到下理順集郵發售關系,“包裹貼用郵票”開禁,加大懲治違規行為力度,出臺新一輪郵票價目表等。三者之中,后者對郵市發展意義重大。
不否認行情局部還會出現反反復復的調整,也不排除眼前行情會慣性向下滑出一根長長陰線。但從整體看郵市,經過百余天的筑底,不僅有了穩定的基礎,也有了重心繼續向上抬移的種種條件。跳出局部,站到更高角度看市場長遠前景,我們應該樂觀,我們應該自信。
來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張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