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何以風云突變持續下跌(吳貴祥)
當今的郵市真像三、四月的天氣,說變臉就變臉,變化無常。今年以來一直處于震蕩走高的郵市,自4月9日以來突然風向逆轉,各品種整體調頭持續下滑,市場人氣大減,拋貨出局者明顯增多。到筆者截稿時止,起著領頭羊作用的《甲申猴》大版張已經跌破百元整數關口,跌到87元左右;《抗非》小版票由此前的280元跌到只有200元。小版張、編年小型張、郵資封片等各品種均有不小的跌幅。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
首先,郵市持續上揚直至大勢出現反轉的時機尚未成熟。今年除了新郵面值有所降低外,其他的各項利好政策尚缺乏強有力的措施相配合,真正能落到實處的不多。比如國家郵政局明文規定,縣以上郵局也可用郵票貼寄包裹,但反映用郵票貼包裹遇阻的現象卻時有發生。紀特郵票成為“集郵郵票”和“非本局郵票不得寄信”的現象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再退一步講,即便各種利好舉措能夠得到順利實施,也需要較長時間的消化過程。發行量過大的郵票在基本未得到消耗的情況下,就對其大肆進行炒作,造成其價格快速上漲,即使能用于郵政通信的郵品也很難被消耗。尤其是深幅打折的編年小型張,大多曾一度漲至6-7元,
離8元面值僅一步之遙,短期內一旦達到或超過8元面值,就基本不可能再用于通信、寄包裹消耗了,原來多少還照樣多少在郵商之間玩弄擊鼓傳花的游戲,那么利好政策同樣發揮不了利好作用。那些被投資者建倉囤積的貨源,價格到了一定程度,最終還得投放市場,那時恐怕又要將本該逐步向好的郵市重又陷入長期低迷不振的老路。所以,目前的利好舉措只能促進郵市的逐步好轉,短期內很難達到持續上揚直至反轉的效果。除非再來一次大規模的集中銷毀行動,否則像今年以來人為的過度炒作,對郵市不僅無益并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只能使逐步向好的郵市反而適得其反。從這點來講,遲跌不如現在的早跌更好,否則漲得越高就會跌得越兇。
其次,制止公司違紀放貨尚缺乏有效的強有力的監督制約機制。應該說,近年國家郵政局在制止公司違規放貨、賣大戶方面還是想了不少的辦法,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每枚郵票上都噴熒光編碼號,將整盒小型張拆封出售等,對違規者也進行了查處。但筆者認為,郵政管理層在查處違規上,偏重于查,而處罰卻不夠強硬。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在查處“贈送猴”小版張時,據報道,僅要求出貨的公司將放出的貨全部收回,而對頂風違紀者未作任何處理。像這種連贈送票都敢于違規放貨者,如不加嚴懲,不足以起到殺一儆百,殺雞儆猴的作用,今后違規放貨者的膽子反而可能會更大。
去年“五一”長假帶給郵人的陰影至今揮之不去。今年的“五一”長假又即將來臨,郵政管理層在查處違規上尚存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各級公司是否又將借長假之機集中放貨,我看廣大集郵者和集郵投資者心理誰都沒有底。這也是造成近幾天來,郵市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
那么,這次下跌究竟是大勢總體出現逆轉,還是短暫的技術性回落?后市如何發展?這是廣大集郵者和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分析認為,在政策面無大的變化和“五一”期間如不出現公司放貨的情況下,“五一”節后郵市延續短暫的跌勢后整體將出現盤整或小幅回升走勢,但一旦出現公司放貨,郵市基本又將步入下行通道,陷入低迷不振的弱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