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熱”與挖“冷” |
發布日期:2004-3-19 20:37: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可能出乎絕大部分投資者的意料,在今年初以來爆發的郵市熱潮中,除了《猴》版張這樣被市場早就寄予厚望的品種以及始終占據市場熱點地位的新郵小版張版塊有突出的表現以外,早巳被冷落多時的特種郵資片版塊居然也出現了令人嘖舌的漲勢。回顧以往的郵市實踐,其實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只是在有意無意之間被我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所忽略了而已,這不由得提醒了我們,要正確看待郵市投資中“熱”與“冷”的問題。
相比冷門品種而言,追逐市場熱點無疑更有可能在短時期內實現一定的收益,如果判斷準確、操作得當的話,追逐市場熱點的回報的確是非常可觀的,而且追逐熱點始終給人一種“在刀口舔血”的刺激感,非常符合投資市場那種驚心動魄的感覺,因此追“熱”成為絕大部分投資者首選的投資策略也就不難理解了。但是,追“熱”同樣也有著一定的缺陷:一是投資風險相對較大;二是介入時機不易把握。對—般投資者來說,往往會面臨這樣—種情況,價格低的時候拿不到貨,而當能拿到貨時,價格已經相當高了,獲利盤已經相當可觀,以致于投資風險急劇增大,此時該不該拿貨的問題也就自然地會困擾投資者,在猶豫中要么錯失機遇,要么就成為“擊鼓傳花”的最后一棒。因此,追“熱”固然有著比價令人“垂涎”的利潤可期,但把握不好的話,很可能會出現“雞飛蛋打”的尷尬局面。
反觀“冷門”,往往是我們認為缺乏投資潛力或基本上沒有投資價值的品種,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看法,因此它們對絕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可有可無,甚至像燙手的山芋乏人間津。但是我們認為其沒有投資價值并不完全意味著它們沒有價值,尤其是郵政正規發行的郵品,畢竟有著郵資憑證的法定身份,因此即使從收藏的角度來看價值不大,但終歸是有實用價值的,也正是由于其特定的實用價值,才使得它們在不斷的消耗中逐步抬升了收藏和投資價值,紀念郵資封、編年小型張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證。而“冷門”品種的最大優勢也就在于它的不被重視:由于不被重視,它們的消耗大幅增加,存世量日益減少;由于不被重視,它們的價格—般都很低廉,絕大部分處于超跌狀況,有了相當寬廣的上揚空間;由于不被重視,它們的投資風險降到了最低;也正是由于不被重視,它們的建倉難度就小,留給投資者決策和介入的時間與機會就多。這種種的優點只要一經發現,就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這時候“冷門”的能量決不比“熱點”品種差。
多年的郵市實踐告訴我們,投資市場的不確定因素非常之多,投資選擇也同樣如此,熱點轉冷門或冷門轉熱點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這也再—次啟發我們,當我們在關注熱點、追逐熱點的時候,也應該換個角度思考,適當地將目光對準“冷門”,從中挖掘新的“熱點”,特種郵資片是挖“冷”的成果,而郵市中類似的“冷門”并非沒有了,而是等待著我們去挖掘,投資市場就是這樣,不管用怎樣的策略與思路,只要能達到收獲的目的就是成功的,我們既可以追“熱”,也可以挖“冷”,千萬別偏廢了。
來源:信息早報 作者:許明罡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