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郵品價格不能出現有效地上漲,那么行情自然就無從談起,但如果價格過高、過快地上漲,我們也不能過于樂觀地認為市場行情就一定是好的,畢竟高價不是唯一。
這幾天,《蘇州園區》小版張的快速走高就讓人隱約有些擔憂:雖然它的面市適逢郵市狀況逐步好轉之際,但無論題材、發行量還是政策影響方面都沒有過人之處的它在短短時間內大幅走高,又創造了一個短線“神話”,即使拿今年以來最為火熱的《猴年》小版張來比較,都沒有《蘇州園區》的能量這么巨大,簡直有了點匪夷所思的感覺。作為投資者來說,當然希望郵品的市場表現越來越好,上揚的幅度越大越理想,但這次不意味著缺乏理性的行情就是應該被我們認可的。市場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當郵品達到了一定的價值標準后,它的價格上升才是有依托而合理的。反觀《蘇州園區》小版張,發行沒有多少時日,市場的需求也沒有呈現出旺盛的跡象,價格的基礎還沒有確定,卻一飛沖天,這當中究竟有多少是合理的價值體現的成分頗令人懷疑。
從目前的市場形態來看,基本上還處在恢復階段,雖然郵品的價格已經逐漸走出了谷底,成交狀況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但本質上的贏弱依然沒有改變,市場尚難以承受過于動蕩的折騰。《蘇州園區》的價格是大幅走高了,但其他的郵品并沒有與其配套上揚,即使是小版張板塊的其他品種也依然是在緩慢地向價值回歸。如果說《蘇州園區》的大幅上揚是合理的話,那么市場沉淀更為理想、價格更為低廉的其他小版張早就應該比《蘇州園區》有更好的表現了,而這些品種目前還在艱難地攀升,《蘇州園區》又有什么理由超越它們呢?如果其他小版張都像《蘇州園區》一樣沒有成交量的配合一味瘋漲,那么羸弱的郵市又憑什么去支撐這樣的高價位呢?所以說,《蘇州園區》小版張這一段時間的異常表現,即使不說是炒作的結果,也是非理性的,它帶來的后果只能是虛假的繁榮,這樣的手法恐怕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大家對郵市的期望提高了本身是件可喜的事情,說明郵市的投資潛力正在不斷顯現,郵市的發展正面臨著多年未遇的機遇,來之不易,就更需要我們去加以關心、愛護;非理性的運作雖然可能會為市場帶來短時間炫目的“亮點”,但從本質上來說對郵市的發展卻只能起到遲滯和消極影響的作用,這種苦頭大家不是沒有嘗過,所以,大家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高價決不是市場良性運行唯一表現。
來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俞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