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炒新還是“念舊”(胡巧娟、吳倩) |
發布日期:2004-2-17 12:4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胡巧娟、吳倩
導讀
2004年一開年,猴票大小版票開局非常好。第一周,《抗擊非典》、《神五飛船》、《艾滋病日》、《疊印樣張》等新郵小版塊,持續向上挺進,行情一路看好。郵市長達六七年的低迷狀況是否就這樣被打破,郵市由此進入一個反轉期?
與此同時郵市長期炒新棄舊的情況能否有所改變呢?
下面請看廣東省收藏家協會會長、郵幣卡專業委員會會長陳先生、郵評專家丁峰先生和自由職業者、集郵愛好者王亮先生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
丁峰:去年很多郵票打折打得令人心痛,這可是國家的名片啊。有些郵迷幾百元珍藏的郵票跌到了幾元錢!從1997年開始,郵市持續了六七年的熊市行情。
王亮:要說2003年郵市的亮點,表現最好的就是《神五飛船》和《抗擊非典》了。年末的《艾滋病》、《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和《青銅器》三個小版表現也還不錯,但是數量仍然寥寥。
事實證明收藏最穩妥
丁峰:我給郵市劃了一個時間段:1985年以前市場是純收藏,1985年到1991年是以收藏為主,1991年~1997年是投資為主,1997年以后投機越來越多,買郵票多是為了賺錢,很多人已經不是收藏了,市場上炒舊不炒新的事實也可以看出投機狀況。我是1997年入市的,原本只是一個集郵愛好者,眼看著這么多人靠著炒郵票賺錢,我也心動了。那一段時間行情好,短短時間就賺了好幾萬。但是有人說郵市的投資高潮經常是曇花一現的,而且反復振蕩,果然到了1999年就因為大市不好差點全賠了。
王亮:我也是那一段時間進入市場的,經不住誘惑炒了兩把,投入了幾千塊在三四個月內竟然賺了好幾萬,后來還是更看重收藏,事實證明了收藏才最穩妥。
丁峰:中國的郵幣卡有兩大市場,北京主要是郵票,上海主要是金銀幣,相對于投入多但是比較穩定的金市來說,如果投資郵票市場的話,低投入,高收益,風險也較大。去年這兩地不少的投資者紛紛轉向金幣。金市能夠持續5年的多投,多少和郵市的低迷有關系。
王亮:我們這里去年春節前夕就有很多人到金市去了。郵市風險確實大,要投資的話,也要記住見好就收,不要跟風。現在市場狀況就是這樣,很多后來進入的外行人看到利潤豐厚,甚至可以翻上幾番,就把所有積蓄都用來投資郵票,卻忽視了它真正的價值,投機結果可能弄到血本無歸。
郵市將進入一個反轉期?
丁峰:我記得1997年集郵大軍號稱有2000萬人,現在估計可能只有100萬人甚至還不到,郵市真正的主導群體收藏者流失比較嚴重。持續了七年的低迷行情告訴了人們,郵票本來就不應該是一個短期投資的品種。
陳先生:但是事實上不少人仍然是出于一種投機的心態,幻想大行情時就連本帶利收回,結果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王亮:2004年一開年猴票大小版票開局非常好。郵市能否走好,最主要當然是政策的支持。關于郵票可以用于貼包裹的政策的出臺,更是對整個大盤都有好處,連形勢最不好的打折票價格都上漲了50%。
丁峰:這些消息的確讓郵迷看到了希望,郵市可能會進入一個反轉期。
陳先生:我不認為情況就這么樂觀了。目前市場上的強勢版塊已經基本消失,引發市場興奮的只有短期作用的新郵票,套票打折的情況可能仍然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市場熱點仍然局限于個別熱門題材和小版張上,炒一個扔一個的態勢沒法根本扭轉。
丁峰: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變化很多都是以點帶面的。小版張的龍頭地位確實無可厚非,但是一些郵資片的走好說明了還是有不少品種是有潛力的?梢钥隙,市場的短期波動會不時存在,但是關鍵還是要看大盤。今年為鼓勵集郵者訂年票而發行的贈送猴小版潛力最大,它還是第三輪生肖票的龍頭,估計一整年的行情都會圍繞這個品種。
陳先生:新郵票的計劃是完美的,但是市場的人氣也是至關重要的,不少郵迷虧了很多錢,前期郵品繼續破位的可能性不小,這樣也不排除市場經營者和投資會繼續縮減的可能性。
記者觀察
收藏應堅持“物以稀為貴”
今年聽說不少郵迷是無奈地離開市場的,郵票跌得太厲害了,持續六七年的郵市低迷狀況讓他們在等待中漸漸失望。自己辛苦收藏的郵票跌到不能再跌的地步,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從心理上都讓人難以接受。
炒新不炒舊違背收藏規律
究其原因,當然跟投機過度有關。2004年有消息說新郵票發行政策就此做了調整,即要提高郵資,同時增加郵票的使用范圍。同時一段時間以來的增套減量的方向也有所改變。在原來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是炒新不炒舊,郵票失去了本身的收藏和觀賞價值。
按照收藏的理論來說,年代越久遠的,品種越特別的就應該越有價值。如《疊印樣張》的市場表現就是一個有力證明。在國外也曾有過類似的郵票發行,都是比較熱門的,在國內又屬于前無來者,非常值得收藏者收藏。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引也指明了郵票不適宜投機。畢竟郵市的主力軍還是收藏者。
在這個過程中,廣大的收藏者應該看清大市,丁峰先生個人有一個理念是“逆眾而為,順勢而取”。即當別人都搶著要的時候,堅決賣出;而當別人都不要的時候,價位合理不妨購入。另外一定要看好品種,把握好“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不要忽視了郵市始終是由郵票票面的精美度、題材和發行量來決定后市發展的規律的。(胡巧娟、吳倩)
來源:廣州日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