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復蘇任重道遠 |
發布日期:2004-2-13 9:2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
猴年初的郵市多少讓人看到了復蘇的一線曙光,在郵資上調、郵寄包裹準許貼用郵票等利好消息以及“猴”票效應的作用下,跨入新年的郵市出現了近幾年罕見的穩步回暖的走勢。面對這樣喜人的勢頭,投資者自然有高興的理由,畢竟盼望郵市向好是每個郵市投資者的愿望。只是,在高興之余,我們仍應當對郵市現狀有客觀、冷靜而全面的認識,切莫以為—波行情的產生會使郵市重鑄輝煌,郵市復蘇仍是任重道遠。
一、政策面仍然撲朔迷離
不可否認,由于郵市的冷暖直接關系到郵政和投資群體的切身利益,因此郵政主管部門對郵市的發展肯定會持支持態度。但是,有好的態度并不代表就有好的政策走向和措施,特別是當有可能會損害到郵政利益的因素出現時,郵政對此的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究竟如何,現在尚不得而知,但至少目前尚有幾個疑問還縈繞在理智的投資者的腦海中:一是今年新郵會否大幅減量。雖然《甲申年》大小版目前的市場表現不錯,但細心的投資者—定會發現將大小版的發行量加起來,《甲申年》郵票的發行量比之去年不降反升,更何況贈送版的確切數量目前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令人猜疑。《甲申年》郵票的情況是否預示著今年新郵發行量大幅下降又將是美夢—場呢?贈送版發行量的遮遮掩掩是否又說明“暗箱操作”的不公正狀況仍將繼續呢?;二是新郵小版張減小發行規模后,郵政是否會采取其他“明縮暗擴”的措施呢?即使新郵發行量不大幅下降,一旦新郵小版張的發行規模真的縮小了,那么郵政在經濟上的巨大損失是顯而易見的,作為郵政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他郵政業務不太可能出現大的突破的情況下,新郵發行收入的減少,必然會導致整個郵政業務收入的滑坡,事實上這是郵政主管部門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因此郵政肯定會另謀“高策”,要么大量增發新郵品(包括郵資封、片、簡),要么大幅提高新郵小版張的發行量,無論哪種方法,都將使郵市的壓力急劇增大,對郵市的發展并沒有好處,這就有悖于郵政扶持郵市的初衷,況且,一旦大幅提高新郵小版張的發行量,則“新郵減量”等于是—句空話,在視發行量為生命的郵市,這種明降暗升的做法肯定會招致市場人士的反感,削弱甚至抵消新郵減量政策的積極影響,這兩大矛盾究竟怎樣從根本上加以解決,目前還未見郵政拿出高招;三是政策的執行會否打折扣?其實從最近幾條利好消息出臺以后,許多投資者就對政策能否得到貫徹落實產生了一定的疑問:為什么郵寄包裹準許貼用郵票的規定不加以公示,只是在具體執行中予以默認而已?可以想象,這條政策的實施,雖然使大量積壓在郵市的打折郵票和小型張有了消耗的途徑,但肯定也會直接影響到郵政窗口的銷售收入,長此以往,巨大的經濟壓力勢必會使各級郵政叫苦不迭,郵政內部就很難“擺平”了,所以,不公示只默認恐怕更多的還是考慮到了這層因素,說到底,也是郵政自身利益的問題,但是不經公示的“政策”并不透明,隨意性也大,貫徹執行上的變數頗多,有打折扣的可能,一旦“變招”,恐怕市場是無法接受的。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使郵市的發展環境變得復雜起來。
二、市場本質贏弱狀況尚未得到改變
雖然郵市近期出現了反彈,但與以往在弱市環境中也出現過反彈一樣,并不代表真正意義上的走強:一是涉及面不夠廣。雖然目前行情有擴散的跡象,但廣度與力度還稍欠火候,《甲申年》的快速上揚的熱點效應在—定程度上遮住了投資者的視線,容易使人過高地估計郵市現狀,而編年小型張的行情只是超跌后的反彈,并且由于存世量過大,這些小型張的價格在反彈至一定位置后必然也會受制于價值規律的作用,短時期內很難有更大的突破,至于紀念郵資片板塊,雖然投資潛力非常大,但目前僅僅表現出跟風的態勢,離真正的爆發還有相當的距離。其他郵資封片、JT票乃至量少郵品和小本票板塊,截止目前還沒有什么表現,這就更進一步地說明了這次行情只是局部的、力度中等的反彈,而且除了《甲申年》在熱點效應的支撐下持續走高外,編年小型張及紀念郵資片的價格反復還是比較頻繁的,并沒有真正站穩高位;二是整個市場的運行基礎依然不夠穩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低迷時日已久,郵市的資金存量明顯捉襟見肘,通常來說,也僅僅是維系幾個熱點品種的運行,靠這樣的資金水平去支撐一個全盤的持續行情是不可能的,雖然市場狀況的逐步好轉會調動人氣和投資者的積極性,但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在經過了多年的大幅“縮水”之后,市場人士及投資群體的絕大部分資金已經被緊緊套牢,幅度非常之深,短時間內解套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郵品價格能有所上升,但必須要等到有承接盤之后才能實實在在地兌現,因此,僅靠市場的存量資金很難構筑牢固的資金基礎。另一方面,在場內資金無法獨立完成繼續推進行情發展的重任的同時,市場就急需增量資金的介入。三是目前的運作手法還是典型的弱市特點。一般來說,在弱市狀況下,市場沒有足夠的資金和人氣維持全盤運作,因此集中資金對部分品種進行炒作就成為一些心急的投資者必然的選擇。從《甲申年》的運行情況來看,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出明顯的炒作跡象,價格是快速走高,但實際上消化與沉淀狀況并不理想,過高的價格限制了收藏者和投資者的購買欲望,《甲申年》又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擊鼓傳花”的工具,當我們在為它的不斷攀高而高興的時候,又不得不為其“曲高和寡”而遺憾。這種炒作的手法多少帶有弱市狀況下無奈的痕跡。因此,總體來看,郵市的羸弱狀況并沒有因為這次行情的到來而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能有行情總是—件好事,能看到反彈總讓人心情振奮,在政策面有所轉好的背景下,大家對郵市的期望值肯定會越來越高,人氣高了,參與的熱情高了,郵市肯定會有生機,大家的投資也就有了獲得回報的希望,只是我們的心態更需平和,頭腦更需冷靜,才能以正確的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參與投資。
來源:信息早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