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資已付”郵品溯源 (陳秀東) |
發布日期:2004-2-11 10:5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作者:陳秀東
毛里求斯“郵資已付”郵票,是至今已知最早的正式發行的“郵資已付”郵票。它與毛里求斯“郵局”郵票一起并稱“雙珍”。說起毛里求斯“郵資已付”郵票,還有一段饒有興味的故事。
與任何新產物的誕生一樣,在問世之初,都有不完善的烙印,甚至能發現權力與持權的影子,最先使用者,都是有權有勢有錢之人。當年毛里求斯這個共和國的代理總督梅納德·戈姆爵士的妻子戈姆夫人,決定舉行一個化妝舞會,時間定在1847年9月3日,是黑便士郵票問世7年后。委托該島首府路易港的一位雕刻家設計一種郵票供寄請柬用。郵票式樣模仿1840年發行的黑便士。31歲的鐘表匠兼寶石匠約瑟夫·奧斯蒙德·巴納德受命雕刻銅版。據說,由于戈姆夫人僅作口頭指示,巴納德在領命實施過程中忘記了應在郵票左邊刻上“郵資已付”字樣,于是他空著版模的左邊,去向斯圖爾特·布朗格局長請示。在去請示的路上,見到大樓正面“郵局”二字,連請示都省卻了,跑回工作室,刻下“郵局”二字,而不是戈姆夫人交待的“郵資已付”就交差了。設想到的是,“郵局”郵票制印出來后,除戈姆夫人留用500枚外,公開發售的350枚,僅幾天就銷售一空。緊接著制印的“郵資已付”郵票,仍是原雕刻師雕刻。這一對著名的錯版珍郵,直到20年后的1869年才被人們發現其價值。(上述內容載1985年12月第一版中國集郵出版社出版的《郵壇巨星》一書)。
忙于交際的戈姆夫人,遇上忘性的雕刻家,弄出了毛里求斯早期珍郵,其實,深究起來,郵壇的珍郵與特色郵品,或多或少也與馬虎有緣。我國前幾年弄出的XK1、XK2郵資信卡,設置“郵資已付”文字,是在郵票誕生150多年后,郵票發行已臻規范,中國郵資票品生產過剩時來湊熱鬧,雖有特色,又是龍頭,也逃不過打折消耗的結局。經過消耗,該是正本清源,還它本來面目,引起重視的時候了。畢意,它是一款考證郵政史時不可多得的實物。
我國的“郵資已付”郵品,雖然不鮮見。上世紀50年代中期啟用,2002年底2003年初停止使用的“郵資已付”郵戳郵品,前后延續40多年,留下了大量郵品。“郵資已付”郵戳的啟用,在較長時間,確曾方便了大宗郵件用戶。到末期,“郵資已付”郵戳的使用,就成為“逃費”、少數郵政從業人員以此獲得工資獎金以外的灰色收入來源代名詞,受到郵壇普遍質疑。而且,“郵資已付”郵戳使用的末期,也是中國郵資票品打折的鼎盛時期。在一片呼吁聲中,壽終正寢。XK1、XK2國內平信郵資已付郵資信卡,就是在“郵資已付”郵戳面臨壽終正寢前上崗。
創意上,XK1、XK2“郵資已付”郵資信卡,為圣誕與春節兩大節日用戶服務,它是成功的。我國發行的生肖票品,名為賀年生肖,但它在題材上,是反映的民俗文化內涵,為深化的民俗傳承,更多的是為刺激集藏。XK1、XK2郵資信卡,則是直接為用戶著眼,滿足用戶,設置“郵資已付”文字,與“郵資已付”郵戳的雷同性,本意有為上調郵資探路,例如,在編年郵票中,常用面值還是20分時,多套郵票發行都沒有20分面值,而是50分面值的郵票就是那些套郵票的最低郵資面值。所以,XK1、XK2“郵資已付”郵資信卡出來時的這一信息,并未引起郵人重視,至少也是一種疏忽。
2004年元月一日起,國際航空郵資,國際掛號郵資,印刷品郵資,國際明信片郵資,亞太區明信片郵資,國內掛號郵資都已上調,就剩下個國內平信郵資未調,也可印證2000年底發行的國內平信“郵資已付”XK1、XK2郵資信卡,為郵資上調作鋪墊的傳說。從“郵資已付”手工戳變成印刷的自然的“郵資已付”文字郵品,在多年低價效應消耗后,在其它郵資都上調,對平信郵資形成合圍之勢,XK1、XK2“郵資已付”郵資信卡享受郵資上調的增值時間還會遠嗎?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