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報近期連續刊發了關于“郵票寄包裹”的系列報道,不料想引發了多方爭議,郵局說,他們銷售郵票不掙錢;郵商說,他們經營郵票吃了虧。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么,作為特殊商品的郵票究竟“肥”了誰?其打折目的又何在?
近年來,由于郵票發行量加大,以前從不愁“嫁”的郵票如今身價倍跌,郵局須通過各種營銷策略才能將其“處理”掉,給職工分攤郵冊就是其中的一個辦法。如果完不成任務,直接影響到職工本人的獎金。據了解,有的市、地郵局甚至把郵票按面值折算成工資。應縣某郵政所,一職工就曾因處理不掉這些攤派郵票,一個月只領取了6元錢的工資。為了把郵票變成現金,有職工便將家中積壓的郵票進行折價處理。
郵商也在因郵票叫苦不迭。記者昨日在省城工人文化宮郵市采訪時,不少郵商指著一大堆的打折郵票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但記者發現打折的郵票大多是一些普通郵票和冷門郵品,而熱門郵品卻身價不菲。如今年1月5日發行的第三版“猴票”,80分面值的單枚票,竟賣到了2元。一位郵迷說,這類熱門郵品在郵局的柜臺上是買不到的,但在郵市上卻成摞成摞地高價銷售。有的新郵票還未到發行日期,市場上就已經滿天飛,這些郵票又是從哪里來的?其中的差價又是誰賺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郵商笑著說,這是個很敏感的問題。他承認不賺錢是托辭,但掙多掙少又是一回事。因為他的郵票也是高價批發來的。言外之意,作為郵票發行部門的郵局還是脫不了“干系”。而不管市場上的郵票價格如何,首先它是從郵局這個渠道出來的。“郵局口口聲聲稱‘郵票不能打折’的說法,未免有點勉強。”集郵多年的李永生(化名)先生說。他認為,不論是郵局還是郵商,都能從郵票上賺到錢,就拿“郵票寄包裹”來說,不管是打折郵票還是平價郵票,郵票賣出去了,郵局已經得到了利益。市民用郵票寄包裹,郵局為此服務是應該的。(商報記者 梁敏 劍貞)
來源:太原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