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郵資封 |
發布日期:2004-1-28 9:1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郵政1982年起開始發行JF郵資封,截2003年底共發行72套81枚。其中,JF53中國99世界集郵展覽大套封10枚一套,其余71套全是單枚封,貫穿常用面值8分20分50分80分到底,使郵資封成為面值設置最合理的板塊。JF郵資封發行初期,發行量少的僅20萬枚,以后隨郵市表現,郵票擴容,JF郵資封最高時發行量600余萬枚一套,且這樣的套數少,自始至終伴隨消耗的減量和銷毀的減量,存世量與發行量也無等量可言,現在的市場價格定位極不合理,價值被嚴重低估,蘊藏機遇大。
JF郵資封發行20余年時間中,郵市經過四輪大行情,走過了“封”強“片”弱到“片”強“封”弱的轉換,使封片這一對連襟各自為政,未能齊頭并進,也為JF郵資封的自然消耗創造了條件。JF郵資封的消耗,還來自于國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交往通信的雙方,“隱私”保護意識強,使用重封輕片。這種社會性的心理促成的對JF郵資封的消耗基礎,被一些敏銳的投資者捕捉,迅速作出反映,大量買進,并從一些品種的價格上表現出來。即使這樣,掐指算來,JF郵資價格仍低,上10元一套的僅數套,上100元一套的僅2套。
JF郵資封的市場演變,在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是前期發行量少的品種上漲,帶動郵資封板塊向前,便是經過大消耗存世量減少的中期品種上漲,推動前期品種發力,以形式呼應。郵市經過幾輪大行情,小型張和郵票有過盡情發揮,惟獨郵資封的市場價格定位,在所有板塊中偏低——雖然郵資票品各板塊與板塊間,做硬性比較,牽強性大,但集藏中信奉的“物以稀為貴”,以量論價,以質論價,也不是我等后生訂立。如果“物以稀為貴”只是一種藉口,一種喙頭,量越多越貴,量越少越賤,體現不出量少的價值定位優勢,理智不回歸,郵市便還有得一段彎路要走,喚起參與者多起來的努力也會打折扣。
JF郵資封整個盤子,即使一枚未消耗,以現在郵報刊價計算,全部流通,也不到4億元市值,與“雙加字”市值相等。假如郵人意識到其中的機遇,形成效應,是非常可觀的遠景。機會,是王八蛋。誰放棄它,沒有人會稱贊你慷慨。逮著王八蛋的人,才叫贏家。
郵市經歷新時期以來最徹底的大疲軟、大調整,實現了洗牌。各板塊價格各就各位,重新定位,尋求突破,喚醒冬眠的投資意識,消除風險情緒,除了個人的偏愛取舍外,在市勢無常的郵市討飯吃,求生存,求發展,求財,更求穩,求安全,才能有效聚積人氣,都會在投入資金少,費力小的品種上動心思。JF郵資封的優勢,具備這一切條件。
郵資封一度走疲,從市場明星板塊退出,與郵市重心偏離,奉行簡單主義、傻瓜版式,有其外在關系。要說傻瓜版式,其實,除了單枚成版的套票版張外,郵資封、小型張、小全張。小本票和多數JP片,都稱得上“傻瓜版式”。確實,郵市中的傻瓜版式,單枚成套的品種,在郵市熱潮中給交易帶來了方便。尤其是對那些“打滑板”的投資者,避免被坑被騙被蒙。另外,所謂郵資封體積大,攜帶不方便等也正是JF郵資封的優勢,掩蓋了內在潛質。得以消耗。某一天,當這一切優勢從價格上漲發言,顯示它們的內在潛質,刮目相看時,會有多少人悔青腸子。
JF郵資封的體積積問題,固然改變不了,但它被埋沒的價值,并不是扭轉不了的因素。在投資市場,對一個品種或一個板塊“平反昭雪”并不難,更何況郵資封是一個本身內在價值高的板塊。為它們的價值回歸,帶給投資者的驚喜,就會帶來轟動效應。
投資市場,如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風水輪流轉。熱點輪換,卻不是反復無常的人促成,而是有眼光有準備的人掀起。市場存在,有機會,就有動腦筋,發現潛力品種的人,制造驚喜。
造物主為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分配了相同的空間,卻因一些人不珍惜造物主賜于的空間,把自己生存的空間縮小,使珍惜自己空間的人的空間無形中寬松起來。投資,賺錢是硬道理,安全是賺錢的前提。因噎廢食,不是成熟者的態度。
曾記否,郵資封中的“雙珍”,“四小龍”,“八大金剛”,雖然投資者認識得到的原因而異彩暫斂,卻不會因為一時被冷落而消失光茫。而且,越是在過去被冷落的品種,越是在未來打翻身仗的前堤。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作者:陳秀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