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村今天開村了,我們迎來了百年大奧運。在舉國同慶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期待已久的奧運行情泡湯了。最近,弟兄們對此作了不少研究,我也說幾點,請大家批評指正。
1、熊市仍將繼續。郵票市場從97年以來,一直在熊市的通道中運行,其中01、04、07出現過小行情,有人稱之為局部牛市,其實只是一些熊市中的小發彈。在這幾年國家政治經濟大環境和周邊投資市場如此良好的狀況下,郵市的表現還如此之差,說明郵票市場已經起了質的變化,決不是炒新郵、炒期貨和郵政放貨之類的外在因素所能決定的。因此,我認為,只要郵市這個“質”沒有再起變化,熊市仍將繼續。
2、郵市的供需關系已經嚴重失衡。郵政這幾年一直對傳統郵品實行減量的政策,但新品種的開發卻是日新月異,我們已經看到了幸運封對型張、普片賀年片對郵資片的沖擊,因此,郵政近幾年的政策實際上是個品上的減量,總量上的增量或者恒量。我們再看需求,郵品的需求不外乎三種,一是使用,二是收藏,三是投資積壓,幾年來,郵品的使用已經喪失了平民化,老百姓要到市場上買郵品在使用時又遭郵政百般刁難,誰有這個功夫與耐心?收藏群體倒可能還有100萬左右,但這些人也只是買買年冊,誰知道有什么小版、賀禧張、縮普片?可喜的是投資者比較多,我認為這個群體比收藏群體可能還大,但目前的投資者都是套牢族,散戶套住了,主力也套住了,拿幾萬塊錢去交易頻道買東西,會招來一片贊揚聲,說你真有錢,投資人是多,但都沒有錢了,怎么出現需求?因此,我認為,總量的增加或者說沒有減少與需求的大幅萎縮,是郵市十多年大熊市的根本原因。
郵政的減個品量不減總量的手法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在論壇中,不少人認為郵政發行量少的小版、片片以及賀禧張等新品不是為了圈錢,有的甚至認為是為了打造世紀精品,但郵品的需求是具有替代性的,有了3元的幸運封,誰還去用打折型張?春節是郵資片消耗的重要時間,但有了賀年片,誰還去用郵資片?正是郵政不斷開發這些“世紀精品”,架空了套票、型張和郵資片這傳統的三大郵品的需求,使這幾個主力板塊在每次市場要起來時拖累了大盤。從歷史經驗看,這三大板塊不動身,其它量小板塊就是炒上天,也帶動不起大盤。
供需關系,是任何一個市場立足的基本因素。本人認為,在郵政的發行總量沒有實實在在的減下來之前,我們都有充分的理由看空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