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紀念品、郵票、貴金屬藏品、稀世古玩……如今,收藏者將目光投向了銀行卡,作為卡類收藏的一種,銀行卡正逐漸顯現出越來越高的收藏價值。
"貴族"變"平民"
據了解,我國銀行卡發行初期,因嚴格的發卡和回收手續,讓銀行卡成為地地道道的"貴族收藏",交流活動也僅在極小的圈子里進行。
常州盛世古玩城一收藏家告訴記者,他手里的卡多數是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發行的,單張市價在300元到700元不等。
一位收藏愛好者小徐向記者展示了他的"頂級藏品":中國第一張銀行卡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的中銀卡,又稱"珠女卡",目前市場價格已在4000元之上。
目前,大多數銀行卡在收藏品市場上價位還比較低,市價每張僅10元至40元之間,與發行價相當。隨著大量銀行卡被發行單位回收后剪角銷毀,遺留在"民間"的數量會越來越少,銀行卡藏品必然看漲。
據介紹,銀行卡是金融文化的衍生品,具有較佳的觀賞性,同時,銀行卡在我國的發展雖然只有短短20年,但它作為中國金融發展史的一個特殊縮影,其歷史意義是難以估量的。
隨著銀行卡發行量逐步擴大,銀行卡收藏也從"貴族"逐漸平民化。收藏愛好者房先生告訴記者:"原來的銀行卡發行對象門檻很高,后來普通市民都能申辦。原來的銀行卡品種很少,后來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聯名卡、紀念卡等。"
"銀行卡不斷推陳出新,收藏就有了連續性,加上銀行卡的設計越來越花心思,銀行卡這才逐漸進入卡類收藏領域,并占據了重要位置。"他說。
成本低、升值百倍
雖然在收藏領域里的資歷還不算老,但是銀行卡已經表現出強勁的升值潛力。房先生說,銀行卡的成本一般都在幾元錢左右,但升值潛力卻在快速攀升,一些存世量稀少的卡至今已經積累了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升值空間。房先生介紹說:"比如建行1987年擬發行的龍卡,當時是建行第一次準備發行的銀行卡,該行委托卡商設計了3張卡,并最后選定了其中一張。而剩余兩張卻被人帶入收藏市場,由于全國僅此兩張,所以市場價達到萬元以上,被認為是價格最高的銀行卡。"
據了解,工行上世紀90年代在全國各地發行了一套自動柜員卡,此卡在基本統一的框架下,由每個地區的分行根據當地特色添加上個性圖案,而后在當地發行,全國組合成一套。全套卡一共有60多張,收藏者想要集全,難度很大。眼下全套價格并不便宜,其中廈門分行發行的那一張,市場價已在300元左右。
眼下,收藏銀行卡尚未大熱,所以是收藏新手進入的好時機。因為銀行卡收藏的成本不低,而卡家族又實在龐大,專門收集某一家銀行發行的卡,這能讓收藏者更容易遇上珍品。而且,還要注意不同版別,有的卡看上去一模一樣,但在字體大小、字形、字體顏色等細微處都可能有差別。
房先生表示,新手可以先把自己手中使用的各種銀行卡收藏好,再向親戚朋友搜尋一些銀行卡。碰到藏友,也可以大膽交換。交換銀行卡也有訣竅:有的銀行卡是配有副卡的,這時候可以用副卡交換,自己保留主卡。還可以到各種收藏品交易市場去淘寶,也可以上網購買。不過前提是,能和對方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
需要提醒的是,銀行發行的年歷卡并不是銀行卡,它們也是可以用于收藏的,但增值的潛力不大,因為很容易被偽造。
收藏謹慎需"長心眼"
業內收藏專家表示,集卡屬于收藏業的"后起之秀",便于收集,容易保管。但是與錢幣、郵票等相比較交易平臺較少,投資時一定要謹慎。
據介紹,銀行卡的升值潛力是和存世量緊密相關的,品相好壞也是重要因素。一般金卡、白金卡由于發卡對象限制多,年費高,辦卡難度很大,發卡量比普通卡少得多,而銀行回收又很徹底,所以這類卡往往被看作收藏的好對象。比如,各家銀行發行的第一個版本金卡,現在都十分珍貴,還有的卡已不再流通,大部分被銀行收回銷毀,這些卡因數量稀少特別適合收藏。
建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高力平提醒讀者,收集銀行卡要注意風險控制。"一般收藏的銀行卡都是退出支付市場不再使用的卡,因為卡的磁條中存在使用者的部分信息,有潛在泄漏的風險。"因此,即使是廢卡也要及時處理,如收藏者不愿將邊角剪下,可以用硬物將磁條面劃傷,毀壞磁條信息。
由于銀行卡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目前大多數銀行都采取提醒卡使用者自行銷毀的方式,不再在柜面銷毀。(潘潔)
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