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期的系列分析,想必大家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郵政是如何利用市場,進行著每年數十億“圈錢計劃”的;而這數十億集郵收入,肯定不包括公司經理的“灰色收入”,如果郵政高層沒有收受下級的“供奉”,是不會任由公司經理胡做非為的;一個連衣食父母(郵人)賑災道義,都敢掠奪的郵政,怎能為集郵者的利益著想呢?
從郵政今年僅4個月的戰績,就不難看出,郵政的“圈錢計劃”,實施的非常順利,已經不能用“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常規總結可以衡量了;而是僅僅用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就完成了年計劃的54.44%,這是何等輝煌的戰果。‰y道不值得大家的深思嗎?我們為什么非要自投羅網,買這個有去無回的“圈錢大單”呢?
從今年前5個月的市場動態,就不難看出,郵政集郵收入的增長率,基本就是市場新郵、次新郵的跌幅;可見郵政集郵收入的增長,與集郵者的利益,是成反比的;而相對抗跌的主流品種,也隨之出現了30%左右的慣性下跌;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新郵、次新郵的跌速極快,屬于放量下跌;而主流品種,除了奧膠放量拉升,基本上是無量空跌,沒有大的成交量配合。
通過上述分析,大家應該明白,郵政的胃口很大,不借助奧運契機,以目前的市況,是很難完成50多億“圈錢計劃”的;而做為喜歡投機的朋友,一定要非常機警才行,“金絲雀”雖然可以風騷一時,但只能觀賞,沒有自由,稍有不慎,就會被無情地拋棄,無家可歸;而早已擺脫束縛的主流品種,一旦趨勢來臨,自可借助量價優勢,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各自的使命;孰輕孰重,不言自明;特別是有群眾基礎和社會需求的投資精品,只要樹立長線經營理念,何愁不能在精品品牌的效應下,跨入收藏領域,再接再勵,再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