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行的JF90《氣候變化與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因其發行量僅為60萬套再度讓紀念郵資封成了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這也是今年繼《民革成立六十周年》之后,又一款大幅減量發行的紀念郵資封。為此,有郵人指出,如果今年的郵票發行能堅持這樣的數量水平,那么在市場中沉寂已久的紀念郵資封板塊的“生存狀況”很可能會有所好轉。但其獨立走出行情的可能性不大。 有投資商則表示,發行量降低是不是就一定意味著對紀念郵資封的市場供求關系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呢?從表面看,大幅減量確實減少了市場的流通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紀念郵資封的投資價值也會隨之提升。不過,郵市行情的跌漲還要看供求關系是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事實上,對紀念郵資封的集藏需求近年來非但沒有增長,反倒很可能呈現出下降趨勢,這與整個集郵大環境不景氣有著必然聯系。就整體的供求情況而言,即使現在紀念郵資封的發行量降低到了60萬套左右,依然不能說是供不應求,因為其價格上漲、市場緊俏,關鍵還在于貨源高度集中,其更多地是被市場作為運作的籌碼,而不是正常的供求關系的真實反映。 今年紀念郵資封大幅減量固然是好事,同時配合其他郵品的發行情況來看,減量是符合大家的呼聲也是符合市場實際情況的,但是,大幅減量也帶來一些問題,以縮量板塊紀念郵資片為例,在大幅減量后的確產生了良好的連鎖反應,但同時過高的市場價格和貨源的過度集中也招致了許多抱怨之聲。于是,除了幾個品種之外,紀念郵資片的發行量又有所回升,而市場價格也相應回落,對大盤產生了一定的負面作用,發行量大幅增減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行情的大幅震蕩,也對投資信心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因此,對于發行量的大幅減少能否改變紀念郵資封的市場地位和能否促使紀念郵資封板塊的整體啟動這一問題,大部分郵友認為,減量已成為各板塊郵品普遍的現象,而市場運作的重點依然集中在小版張等板塊上,連小型張和紀念郵資片的運作力度和參與資金都明顯強于紀念郵資封,因此想簡單地通過今年的大幅減量就達到提升行情的目的,有著相當大的難度。特別是前些年所發行的一系列數量大的品種,在很大程度上會拖住紀念郵資封板塊啟動的步伐。要想指望它們來帶動整個板塊,恐怕還得看市場大盤的“臉色”,特別是在目前行情相對較為沉悶的情況下,紀念郵資封板塊整體走出獨立行情的可能性不大,投資者更多的關注點似乎還應放在縮量品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