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查考了資料,我國建國后發行的真正屬于奧運會題材的郵票并不太多(詳見附表)。其中J票有3套,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發行的,在當時看來數量不算小,不過由于那時集郵熱尚未掀起,那些郵票大多被用作郵資寄發郵件用掉了,現在的存世量已不多,目前的市場價已抬升到面值的10至60倍或更多,即使想炒作也只能是“有價無貨”。
此后由于1985年從發行牛票開始,真正的集郵熱一下子升溫,再后來又發生了1991年和1997年的郵市瘋狂炒作,原計劃的正常郵票發行量已遠遠不敷所需,社會各界反應強烈,國家郵政不得不加大印量(包括奧運題材的郵票)。從1992年到2001年,多數郵票的印量都在2000多萬套,由于這些“天量”遠遠超出了真實的的需求,終于出現過剩而無人問津,炒作者為收回成本,不得不“打折”脫手,這期間發行的郵票大約有80%在面值以下,導致了郵市的降溫和長期低迷。2003年以后國家郵政采取了果斷措施,除下決心清理各級集郵公司的庫存并分批銷毀外,還一步一步擠干了預定中的水分,基本上做到了“量體裁衣”,使新郵的供需接近了平衡,郵市終于有了生機,打折票種逐年減少,打折幅度越來越小。尤其是近幾年里,新郵發行量基本上控制在1000萬套以下,既保證了集郵者的需求,又滋養了郵市的人氣,終于促進了郵市一天天回暖。隨著第29屆奧運會的臨近,按國際慣例,舉辦國都發行一系列郵票用于廣泛宣傳,并滿足世界各國體育郵票尤其是奧運郵票的需求者。我國也不列外,從2004年拉開序幕發行J16后,2005年發行J28,2006年發行J19,2007年發行J22和J33,2008年按已公布的發行計劃來看,將要有5套奧運郵票問世,這必將使奧運郵票達到空前的熱度,也為奧運郵品的經營者提供一個難得的商機。近期的媒體報道說:奧運不干膠郵票本周繼續上揚,從上周的134元升到157元,創出了該郵品的新高。其他郵品如奧運會徽版票166元;吉祥物版票114元;運動項目(一)不干膠64元;項目(二)不干膠35元;場館不干膠39元等等,這些品種的漲幅都在5至10倍不等。雖說郵市里仍有人在炒作,但它們畢竟屬于近期發行的品種,幾乎沒有任何消耗,目前尚看不出多大的空間。
從附表列出的十幾種奧運郵票分析,筆者認為1992年發行的第25屆奧運會郵票和型張值得關注。從表中看其發行量確實很大,前些年始終深度打折,雖然在1997年郵市瘋炒時,它也跟著“沾點光”,但價位不高(票每套3元,型張12元),此后郵市整體下滑時,它的命運更糟,市價僅為面值的5至6折。即便到了今年年初,在所有的奧運題材郵票都大幅上漲后,該套郵票依然無人青睞,型張的市價還在面值以下,直到近期才略高于面值。
這不免讓人納悶:為何只有這套奧運郵票始終成為“扶不起的阿斗”呢?誠然,該套郵票和型張的發行量是超量了一些(大約超量30%),設計和用色也不“養眼”,但它經過16年的消耗(尤其是深度打折后用于寄發郵件的消耗非常大),現在的存世量估計已經不多,可供流通的量恐怕更少。這一點從筆者近十年中收到的大批來信中“可見一斑”。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來信中十之三四貼有92-J8,進入新世紀后的頭幾年還有十之一二,后來逐漸減少,近兩三年內每年雖然收到幾百封貼票函件,竟連一枚也見不到了,這足以說明它的存世量已經不多了。
眾所周知,在市場行情中,升幅大的往往不是那些題材好、印制精,大家都舍不得貼用的郵票,而那些存世量稀少者升值空間會更大。92-J8既屬于體育系列,也是正宗的奧運會票種。體育無國界,奧運會郵票更是受到世界各國收藏者的喜愛,配插奧運會系列專題票冊時是絕對少不了的,等到奧運會舉辦時,數以萬計的外國客人來到中國,他們中的一些人肯定會購買一些或自己收藏、編集,或饋贈親友,或回去經銷,從消費規律角度講,“凡價高的商品購之者必寡,價低者購之者必眾”,高處不勝寒。到那時很有可能會使這只被人看不起的“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它的升值空間預計會擠進“大升幅品種”的范圍以內。退后一步講,在十多種奧運票張中,唯有92-J8目前的市價最接近面值,即便高升不上去,按面值用于寄發郵件總是可以的,經營風險最小。與其到時候在高價位爭購倒不如趁現在就動手揀些“漏兒”,說不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
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