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郵人,看到今天“中國第二大投資市場”的狀況,心中無比惆悵,作為一塵網忠實的讀者,今天在這里我已經厭惡再談那死豬不怕開水燙,連人大代表都忽悠的YZ當局了,我只想以一名普通集郵者的身份給郵市的各路神仙講一講我身邊發生的故事。
我們的城市不算大,但作為三國故都,文化氛圍卻很濃厚,我們幾位因收藏而走到一起的朋友有一個小小的沙龍,我們經常和一些愛好收藏的朋友在那里談天論道,忽一日,我們就現在郵票的熒光防偽作為話題談論起來,并就06年燈彩,燈塔,和諧鐵路(型張)在驗鈔機下現場作起了實驗,一時間在場的所有人無比的興奮,有人說其防偽堪比人民幣,更有朋友要當場購買,因為他們說從沒見過這么好看的郵票,更不知從哪里能買到。
故事講到這里大家可能看出了什么,現在的郵票不是沒人玩,而是人們不知道玩什么,怎么玩,哪里能玩。鄙人也感慨,作為一名有著十幾年郵齡的集郵者(我有一說一),也許是我們城市太小,也許是YZ混蛋當局只顧賺錢,我連經典的03小版都沒見全過,連最近叱咤風云的福娃小片也僅僅停留在撲克牌大小(還是聽人說的)的概念,真不知這是郵人的悲哀,YZ當局的悲哀還是郵票市場的悲哀。
從一塵網上,我感覺現在的市場只是整包﹑整箱﹑整刀﹑整百式的擊鼓傳花。東西一漲,到處是拿著RMB的買貨買不到的罵聲,東西一落,到處也是拿著東西出不了的漫罵聲,可沒有人愿意為我們服務,沒人愿意滿足我們三張五張,三版五版的需求,都說費力還不賺錢。人裝進棺材是個‘死’字,郵票都裝在整包﹑整箱﹑整刀﹑整百式的棺材里,我們見都見不著,那更是‘死’字一個。但試想,這幾年的精品都慢慢被我們這些人消化認同,得到充分的沉淀,現在的市場還是這個樣子嗎?莊家你還會為出貨套勞而犯愁嗎?說句自嘲的話:“我們才是莊家堅實的‘后盾’,我們不就是莊家最愛的‘袁大頭’嗎?,我愿意做大頭,畢竟袁大頭也值錢了,不是嗎?”
郵票在莊家和投資者那里整包﹑整箱﹑整刀﹑整百式的擊鼓傳花,那它只是燙手的山芋,最后到誰手里誰倒霉,而它到我們手里是文化的消費,是我們精神生活的享受,更是你們(莊家和投資者甚至郵商)日夜追逐,整日折騰的根源----------------鈔票。
還是那句話,別把郵票作成你們自己的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