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投資市場、投機市場,都可能面臨市場極度低迷和絕望之時。但是當投資對象價值被嚴重低估之時,就是新希望孕育之時。股市如此,郵市也不例外。
因為恐慌和絕望,導致恐慌性的拋盤和割肉是新建倉的福音和希望,也是救市的一劑良藥,不必呼爹喊娘,這是優勝劣汰之市場法則使然。說句割肉出局者不愿聽的話,就是“恐慌與絕望=希望和福音的孕育”。
有時候市場就是這么殘酷,市場到了崩潰邊緣的時候,好像只有出現恐慌性的拋盤者的割肉出局,才能使市場得到根本的好轉,也才能吸引新入市者拿到真正的低價籌碼從而搭車上市,市場才會轉而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
所以,從這個不是很積極的意義上說,“絕處逢生”的代價是必然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才能換來大盤的觸底反彈和強勁上行。這些被犧牲一時利益的人,所做出的貢獻就是為市場的發展孕育出了新的希望和福音。
我們都可能成為上述割肉出局者,也可能成為這些新希望和福音的享受者和駕馭著,就看我們怎么去做了。同樣資質的人,拿著同樣的初始資本,在同一個市場同一個時段入市操作,為什么有的掙錢,有的賠錢?仔細想想,還是一個對市場走向判斷是否合乎市場規律、是否與市場走向合拍與意志是否堅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