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盡管在春節前后早期紀念郵資封、“辛酉年”小本票、“世界杯”小全張等品種出現了不同程度地逆市上揚,但依然沒有帶動整個市場向好前行,可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倒是奧運系列板塊開始逐漸發力,“會徽”、“吉祥物”小版票,“會徽和吉祥物”不干膠品種“三架馬車”一路狂奔,且屢創新高,而后續品種也不甘示弱,正突破瓶頸向上發力,奧運題材行情已初見端倪,隨著奧運會的臨近,這波行情將逐步達到高潮。
奧運會之前獨占鰲頭
2008年,是奧運之年,可謂百年不遇,盡管筆者無法預測郵市大行情是否能來到,但可以肯定的是奧運系列一定是有大行情的,無論從題材的優勢、品種的多樣、發行量的控制等方面來講都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想不出現行情都難。目前,市場上的奧運系列獨占鰲頭,一馬當先,京滬大市場的奧運熱也波及到了周邊城市,其熱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離奧運會開幕還有140多天,我們這里的奧運系列基本上是一天一個價,筆者撰寫此文當天,“會徽”小版170元、“吉祥物”130元、“會徽和吉祥物”不干膠品種200元。而原來并不看好的一些精美華麗的卡書,由于是奧運題材也身價倍增,如總公司出品的“運動的旋律”(一)、(二)和“夢想的舞臺”票、封冊(含整版票、不干膠品種、首日封等)也漲幅驚人。隨著3月24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圣火傳遞”郵票的發行,必將為奧運系列熱火上澆油,而這一熱度也將隨著8月8日奧運會的開幕達到最大值。
后奧運時代何去何從
現在的集郵者是越來越理性了,他們非常擔心,隨著奧運會的閉幕,奧運系列郵品將何去何從,會不會重蹈“香港回歸”系列郵票的覆轍?集郵者心有余悸,其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可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過,以筆者之見,對后奧運時代還是比較樂觀的,現時與彼時不可同日而語,由于熱點的消退、供求關系的變化等因素,奧運系列不可避免地會降溫,并逐步回落恢復到正常的價位,但決不會再次出現像“香港回歸”那樣的悲劇。理由有三:其一,雖說都是重大題材,但奧運題材更具世界性,受眾更廣,也更容易形成熱點和焦點,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其二,受“宏觀調控,適度從緊”新郵發行政策的影響,奧運題材郵票不可能放開發行,物以稀為貴,目前已知奧運系列郵票最大發行量為“會徽和吉祥物”只有1500萬套,不干膠品種最大發行量“會徽和吉祥物”則為550萬版,與“香港回歸”系列動輒2000至5000萬套有著天壤之別。其三,奧運系列面值設置合理,售價低廉,尤其是不干膠品種沒有溢價出售,讓集郵者得到了實惠,也讓二級市場有利可圖,與“香港回歸”金箔張面值50元,加個郵折就賣100元、120元有著本質的區別。
總之,理性對待奧運題材的熱與冷,一切盡在掌控中,我們就既不會狂熱,也不會悲觀,更不會放棄。
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