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劉延河
現今紀特郵票的處境頗為尷尬:一方面是用其郵寄信件和包裹總遭到種種限制,特快專遞干脆不讓用,讓紀特郵票無所適從;另外一方面是有些紀特票剛面世就打折,有些則剛發行的價格就高高在上,被尊為“貴族”,天經地義的正業不能做,卻擔起了收藏和炒作的重任,落下個“集藏郵票”的“雅號”。針對這種情況,有集郵者呼吁應該停止發行《中國鳥》、《保護環境》等普通郵票,讓紀特郵票取代普票完全進入通信領域以物盡其用,同時也解決了集郵者買不到紀特郵票,那些庫存郵票又被白白銷毀的兩難問題。但是很多人認為效果未必能行。
因為普通郵票能夠長期存在必然有其優勢,那就是它比紀特郵票的設計、印刷、用料、運輸等成本都要低,從而節約了資源,加快了效率。而紀特郵票則有印量限制,設計、印刷周期也比較長等方面的制約。所以如果讓紀特郵票取代普票,紀特郵票能否及時充足地滿足郵政通信需要就成了關鍵問題。
其實用停發普票的方法解決紀特郵票發行使用問題不是釜底抽薪,而是因噎廢食。紀特郵票又是打折又是銷毀,不能物盡其用的癥結在于郵票發行流通不暢,所以郵政部門的政策有待調整。首先,要讓紀特郵票回歸郵資憑證功能,無條件地允許在通信、郵寄包裹、發特快專遞時使用紀特郵票。各郵局要設專門柜臺進行宣傳,告訴人們通信除了貼用普票,還有紀特郵票可以選擇。紀特郵票不但好用,而且具有增長知識、提高審美情趣作用。
其次,郵政報刊的輿論導向須注意,切不可把紀特郵票宣傳成只供收藏和炒作的“花紙頭”,更不要把郵票股票化,無形中損害了中國郵政的聲譽。再次就是要合理配置普票、紀特郵票下發到郵局的結算成本,讓紀特郵票和普票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才會使紀特票有競爭優勢,郵局才會樂于銷售紀特郵票。要是紀特郵票因印刷等原因導致結算成本高于普票,郵政部門應該想辦法補貼郵局,這總比紀特郵票銷售不出去又銷毀,造成資源浪費要好多了吧。如果苛求郵局職工僅憑職業道德和責任感自覺向顧客銷售結算成本高于普票的紀特郵票,那是不現實的,也是幼稚可笑的。因為問題出在郵政部門政策上,不能怪郵局職工逐利。
最后,不要以假冒偽劣泛濫,難以鑒別為借口拒絕顧客使用紀特郵票。人民幣有假幣,銀行不可能限制大眾使用人民幣,而改用黃金支付或者干脆以物易物,豈不笑掉大牙!郵票有假在所難免,關鍵是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除了提高用郵者的識假水平,嚴厲打擊制假、販假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多種方法提高郵票的防偽能力,讓制假者無機可乘。維護中國郵政的聲譽,需要郵政部門和集郵者共同努力,任何一方推諉責任都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