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品里,有一種票幅特大的郵票,人們叫它“小型張”或者小全張。小型張票幅一般比同步發行的郵票大2倍到4倍,甚至大更多,而且其售價也較高。這種郵票,原是專供集郵者收藏之用,但由于設計精美,醒目耐看,令世界上的集郵者與不集郵的人都為之陶醉。
進入2008奧運年,京滬兩大郵市令人耳目一新。首先是足球系列郵品和老本票市價逢春,足球從42元猛拉到62元收購,老本票以雞為龍頭,18個品種輪番表演,漲幅平均在50%左右;其次是在羊小版的帶動下,2003小版逐日攀升,日前羊小版升值為102元,網師園升到123元,鼓浪嶼小版則為132元。為此,有投資者分析認為,在2003板塊連續沖擊后,2004板塊將會續演精彩。而且隨著場外增量資金的進一步入市,郵海航母——小型張板塊必然起航,郵市行情就會向縱深發展。
小型張的發行量一般較小,在集郵高潮時,往往因求大于供,市場價會高于面值數倍。從1949年起,我國發行過110多種小型張,面值為700多元,目前的市價已達8萬元左右;1997年高峰時,全部小型張價格在1萬元以上。這些小型張的總面值雖然略多于全部郵票面值的1%,但是其市場價格卻占郵票總價格的20%左右,這就說明了小型張在郵票投資中的重要性。
但在1997年以后,每年發行的小型張套數增加,供嚴重大于求,造成部分編年小型張長期打折,損害了小型張板塊的形象。致使1997年后的8元小型張板塊成了垃圾板塊。近年來,小型張降低成6元面值,目前8元編年打折張,市場價在6元左右,成交遲滯,整個型張板塊也波瀾不驚。鑒于小型張巨大的市值,有郵友認為,小型張板塊如果不動,郵市大行情難到。
不過在近20年的市場發展中,某些優秀小型張已成為市場上的投資品。因為早中期發行的小型張印量僅為同期郵票發行量的1.3%至30%,稀缺效應突出,投資回報率高。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老紀特小型張的穩定性最好,但流通性差,已非主流交易品種,諸如《梅蘭芳》和《牡丹》小型張已是拍賣行的貴客;而早中期JT小型張體現出良好的抗跌性,尤其是1984年之前發行的早中期小型張價格較為穩定,其中期品種尚處于主升期階段,1985年以后發行的JT小型張經過10多年的使用和消化,正進入收益穩定的主升期;編年小型張發行量龐大,盡管有大量銷毀的利好,但社會存量依然充盈,不過其中的一些縮量品種和強勢品種將進入上升期。為此,有郵商認為,如果小型張板塊整體啟動,必將吸引很多的老投資者加入,社會影響會大幅度增加,就可能爆發新一輪的郵市大行情。
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