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2年開始,至今還在發行的編年票,是我國發行的以年紀號的紀特郵票。它發行時間長,套數多,印量大,題材廣泛,設計多樣化,票形復雜化,創下我國已發行郵票的多個之最。它的市場表現大起大落,引起人們長時間的爭議和意見分歧,貶多于褒。它——
風光不再了嗎?
編年票的問世,正是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人們萌發發財的沖動,投資熱情高漲,投資渠道狹窄之時,同時人們開始注意到了郵票這一長期被忽略了的投資領域,而后期JT票正進入熱炒,產生了賺錢效應,有人從中攫取了第一桶金。編年票正是踏著這種希望和夢想鋪就的金磚之路,走進我們的視野,一時間供不應求,風光無限。對當時97大潮中,人們追求編年票的熱情和風狂程度,許多人還記憶猶新:發行兩個億的二輪猴幾天就沖上100元/版,黃賓虹、潘天壽等出來就上1000元/版。編年張鋒頭更盛,王昭君3500元/盒,三峽3200元/盒,武陵源2700元/盒,龍門2000元/盒,古塔6000元/盒,世乒賽 20000 元/盒,等等 。在創下它們的奇跡巔峰之后,接著是十年的下坡路,時至今天,它們早已面目全非,慘不忍睹。還用上面的品種比較 :二輪猴16.5元/版,黃賓虹168元/版,王昭君490元/盒,三峽440元/盒,武陵源330元/盒,龍門330元/盒,古塔770元/盒,世乒賽 3900元/盒。兩相比較,天壤之別。由于長期低迷,不少人深套其中,開始由愛轉恨,不惜血本的拋售,使之更是血上加霜。幾次行情中,人們也想到過它們,希望有所表現,結果總是令人遺憾。于是,人們在不停的回顧它們過去的輝煌的時候,也只好不情愿的回避、唾棄它們。從抱有希望到失望再到徹底絕望。恰此,是不是預示著新的機會來臨了呢?
是燙手的山芋還是臭豆腐?
一位97年入市的老陳,以180元/套購買了200套94年年票,準備放在家里長利息,沒想到3年過去了,息沒長,倒在進價上打了個對折;再三年過去了,又打了一個對折。橫下心來又等了2年,熬不住了,以35元/套賣了了事。走時眼含淚花對買者說:“八輩子都不玩郵票了”。象這樣黯然離開的何止老陳一個?等老陳剛走,94年年票就開始從泥濘里吃力地往上爬。如今已接近60元/套。
在人們以為編年票已經一無是處,一文不值的時候,市場開始發生變化,人們也開始關注它,媒體上提到它推薦它的日漸見多。《解放日報》寫道:“專家認為,文革郵票、老紀特郵票、JT精品票以及奧運板塊等都是現在市場上頗受追捧的熱點。然而,更有可能成為市場黑馬的是長期被稱為“垃圾票”的編年票。自1992年亮相之后,編年票發行泛濫,打折銷售情況嚴重,其總體表現非常糟糕,至今依然有超過半數的品種在市場上低于面值交易。經國家歷次銷毀,其數量目前已經大幅減少,在此次行情中,最有可能體現價值和獲取利潤的板塊也許就是編年郵票了。在市場走好之際,編年票價格回升到面值附近并不困難。就目前看,一些價格偏低的編年套票即使回歸面值,其投資收益也已經不小了,而現在已經在市場上高于面值的強勢編年票,會凸顯強勢品種的風范,投資收益不可低估”。有一位叫阿秋的郵友說:“打折張經過銷毀后、真正存世量變數比較大,給人留下了懸念和極大的想象空間,經過對這一板塊的投資價值逐步發現與挖掘,今后將是極具誘惑力的品種”。在05年.06年的行情中,編年票再一次搶眼。步輦圖、八仙過海等都有上佳表現。03.04小版就更不用說了。當然,這些都屬后期編年票。而且,人們還錯誤的把03.04獨立于編年之外。主要是不愿與之為伍,相提并論罷了。對前期的編年票,實事上許多人也沒有輕易放過。長期以來,市場上有一支龐大的營銷隊伍,不斷的在為編年票瘦身減肥。我想他們并不完全是為了其中微薄的利潤,主要還是一種抗爭,瞄準著發展前景而在打一場罕見的持久戰,F在看來的確有了轉機。我們從史進財今天的《全中國最高價收99漢畫,96檔案,96宇航等》的收購貼中就可窺見一斑。在這樣的情況下,是舍是棄,還是不即不離,是不是已到該下決心拿主意的時候了?
編年票是無辜的。
由于大部分編年票的市場表現極差,使長期持有人和投資人飽嘗打折之苦,連年負收益,深受破財傷神之害,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便自然變得極壞,到了遭到異化、妖化的地步。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因為,不是它的錯。它是無辜的。編年票是我國郵票大家族中的一員,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記錄和縮影。除了量大之外,其它方面都可以與各個板塊中的佳郵*美。我們不能總帶著一種感情的色彩凌辱它、糟踐它,不能因發行量大而否定它的文化、藝術價值,不能因為市場打折就否定國家承認它的面值價格,不能因為市場形象不好就一口否定存在于它們中間的潛力品種和蘊藏的發展潛力,更不能因為它投機價值不大增值慢而貶低和抹殺它的集藏意義。
迷霧何時消散?
隨著西藏拉薩銷毀郵票的最后一把火的熄滅,宣告我國有史以來票品量最大的一次銷毀正式結束。當時此消息一出,郵人奔走相告,舉杯相慶,以為一波史無前例的超級大行情即將發生。誰曾料想,媒體報道的聲息未歇,一批批帶著銷毀未盡痕跡的票品出現在市場,郵人們在驚諤之余,產生了對整個銷毀工作的懷疑。行情夭折,成為泡影,編年票再次陷入絕境。下面是06年5月一份內部小報的報導內容:“記者日前從有關方面獲悉,經過一個多月的連續奮戰,至5月15日止,金額達270萬元,數量達1100余袋的銷毀郵品已送達指定地點,并通過省局驗收組驗收!薄盀榱饲袑嵷瀼貒揖、省局有關庫存郵品清理、銷毀工作文件及電話會議精神,確保清理銷毀工作有條不紊,扎扎實實、萬無一失,該局從市到縣分別成立了由一把手掛帥的專門領導小組,從計財、行管、紀檢、審計、經營、安保等16人組成專門工作班子......簽定了責任狀......通過制表造冊,逐項逐件點數、核對......市局、省局先后抽查驗收,符合省局相關要求。”今天,我們雖不能認為報道的絕對真實,但對全國整個銷毀情況,我們還是能從這一小報報導中管中窺豹,大而推之。但總體情況至今沒有公布,人們當然有理由疑慮重重。即使郵人眼前的迷霧能除去,郵人心中的迷霧能除去嗎?
市場呼喚理性回歸
對編年票來說,歷史又回到起點,行情要從零出發。一個真正的健兒,隨時隨地都是起跑線。價低,無人問津,從另一方面講是一個好事,為我們提供了充分認識充分吸納的時間和機會。我們可以堅信,一個企業會倒閉,但一個行業,一個民間收藏事業,決不會垮掉,滅掉。特別是太平盛世的今天,收藏方興未艾,編年票說生不逢時,又正逢其時,的確是一個有待挖掘,開采的富礦,是一個大有希望的板塊。如今郵政各級編年票已是零庫存,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可確保前期編年票平穩上升。社會上盡管有一些存量,已經基本消化沉淀,藏量大的縱然有,恐也是鳳毛麟角,不足為慮。他們不可能為一點小利而輕易繳械投降,輕易的就把多年的心血交出來,那么寒冷的時間都過去了,黎明前會倒下?不會,鴻鵠之志在高遠。此外,郵政改革順利且將繼續深入,對編年票和郵市都有直接或間接的良好影響,相信郵政在交通運輸部的領導下,定會有一個嶄新的姿態出現。所以可以說,郵市的前途是光明的,編年票的未來是美好的。編年票打折不光彩的一頁,肯定要改寫,肯定能改寫。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當然,我們也要正視自身的一些問題。有位郵商說得好:市場上編年票長期打折,主要是錯誤發行政策造成的。但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人們的非理性拋售!澳憧矗喓锒18年了,面值0.7元,0.51元也有人賣,版票面值22.4元,16.5元也有人賣!那些8元張,7折,還沒有人要。市道弱是一方面,人們失去理性也 是一個方面!笔堑,我們要呼喚郵人回歸,呼喚價值回歸,更要呼喚自己的理性回歸。編年票需要真愛,需要理性的認識。要徹底改變目前這種狀況,必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擴大使用范圍,推進產品消耗,同時,也應該著手對編年票這一巨無霸進行深入研究,充分肯定編年票的地位、價值和市場上的合理定位;還要搞好宣傳,擴大影響,樹立編年票的良好形象,使人們真正感到編年票是一個美學多面體,不僅俱有很高的收藏投資價值,而且只要是低價進場,也將有很高的收益回報。這難道不是我們該共同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