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行情運行到今天,手中握有籌碼的不少人仍然心懷疑慮,信心不足,一方面期盼郵市突然暴發,一方面又對停滯不前的大盤憂心忡忡,這就是呈現在奧運年的郵市真實寫照。
對于郵市的前途?對于郵票的價值?對于前期沉度套牢者?對于近些年投入巨資的主力?對于場外資本的觀望?對于政策方面的沉默?對于熱點品種的誘惑?幾乎是所有已經投資了郵票的迫切關注的焦點。
以前的套牢者以及近些年已經建倉的資本,心中想的就是行情暴漲后趕快賣貨跑路,生害怕錯過時機又要再度深套10多年,三起三落的郵市起伏歷史教訓象座大山似的沉重的壓在投資者心中,政策、路線、方針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導致和影響著郵市的繁榮與消逝。難怪這輪郵市走得如此艱難與遲緩?難怪投資者對后市心懷疑慮?難怪做空和期貨者敢于飛蛾撲火?難怪波段操作者見利走人?難道不是懷疑中國郵市真會走向輝煌嗎?
凡事要多動頭腦思索,事物現象與本質畢竟有所區別,大家擔心的問題不是沒有道理,郵票屬性和使用問題?郵票打折問題?郵政體制及管理上的問題?集郵公司炒作新郵問題?這一切的問題確實長期存在過,這些問題也長期反映過,雖然沒立竿見影,相信黨和國家也心中有數。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開放30年,現在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到底是為了啥?難道不是為了國強民富,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嗎?
不論在此之前的郵市有多么的不規范和磨人,相信從今之后的中國郵市不再有過去的陰影。大盤肯定在逐漸趨好,不看好后市的終有機會解套走人。我相信黨和國家的治國能力;也相信郵政改制中銷毀了不止100個億的不良資產(庫存郵票);也相信郵政體制在走向完善和法制;更相當中國集郵事業會從此走向繁榮。
自2005年后的市場,郵票是否在往上行走?八元打折型張是否從當時的2.3元左右上升到如今的5.7元附近?JP片是否從0.3元左右上升到如今的0.9元附近?至于老JT、文革票、編號票、紅軍郵、編年票、本票系列、封片版塊、縮量品種的情況,可能不用我多費筆墨了吧!
暫且不論對熱門品種的爭論,僅看近三年來郵市的回升,除了政策的作用外,難道不需要龐大的資金來拉動嗎?主力資金大量的滲入,難道純屬心血來潮嗎?金猴健步回升到4400上下、奧膠拉升到200元附近、紅軍郵、小版系列、本票系列的強勢攀升,這一切難道是偶然的嗎?那些不看好后市并慌忙拋貨的籌碼,又跑到那里去了呢?
別小視2月16日的荊州之行,它所產生的影響力將是極大的,楊先龍四次提案的遞交不可能不引起國家的重視。凡事要用積極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投資是一門學問,并不僅僅是買進賣出這么簡單,透過現象看本質,心中都沒數,還搞啥子郵票投資呢?
這幾年社會物價全都在大幅上漲,股市、黃金、房產、字畫、古董、玉器等都在上漲,只有郵、幣、卡不漲,難道不多問幾個為什么嗎?有人說郵票沒有收藏和增值價值,不知從什么角度來看的。郵票是一種文化,一種濃縮了社會發展史的百科全書,同時又是有價值的貨幣形態,郵票不僅僅代表了國家發展的歷史,而且是極具收藏和投資潛力的特殊商品。
郵票收藏和投資的基礎確實薄弱,如今200萬不到的群眾基礎比起近14億人口的大國而言確不相稱,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不和諧的比例,不用深說大家也心中有數。
這幾年郵市太過精彩,太多故事,無非圍繞著郵市是否有行情而展開,別的不說,主力資金不可能無緣無故的盲目投資,沒有行情他們不是自尋死路嗎?郵市行情的基礎和動力來源于何處,來源于社會各層次購買力的廣泛參與,來源于群眾自發的投資意識,其保障又在那里呢?郵市投資價值的保障來源于政策的穩定和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投資價值回報的社會效應和投機行為與投資行為的有效吻合才能吸引社會購買的欲望。
近期奧運系列的領漲旨在激活市場,而市場真正的激活在于有群眾基礎的版塊全面啟動。沒有社會資本和群眾的廣泛,基本的郵票投資版塊不啟動,沒有明顯的賺錢效應,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行情,缺乏群眾參與的炒作終將曇花一現。因此,郵市在經歷了10多年磨難之后,在總結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理性投資思維下,在近幾年反復夯實根基的作用下,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下,中國郵市走向長遠和繁榮是不容置疑的,而2008年的奧運行情肯定點燃郵市熊熊烈火,目前的郵市大盤箭在弦上,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