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頭巷未,逢人說起郵票,皆知是用來寄信、寄掛號、寄包裹、寄快遞的,凡是郵政業務內的都可以用,因為郵票是郵資憑證嘛?你只要一說起郵票可以收藏和投資賺錢,能知道的人可能少之又少了,農村更不用說了,你用整版的金猴去向農民換一頭豬或一頭牛,敢說沒有人愿意干,他心頭想,6.4元的郵票就想換我一頭豬,休想,我才不愿意當傻子呢?你若給他說這版猴票價值30萬,準說你是個瘋子,騙子。當然,這種說法也許絕對了點,不過真是普遍存在著,畢竟宣傳不到位嘛。別說農村,連城里人知道郵票有價值的又有多少呢?在1997年,據說有2000萬郵票爰好者,偌大一個13億多的中國,2000萬郵票愛好者又占多少比例呢?何況那是10年前的事了,現在就以200萬計算,又該占多少比例呢?
叫人們投資和收藏郵票,總得給人一個值得投資的理由吧?這10年人,集郵者隊伍大幅減少,因為他們認為郵票沒有啥子投資價值了,更多的是炒作賭博的氣氛壟罩在郵票市場,就那么一些人整天在哪里起勁的喧囂著,這個品種炒厭了,又炒下一個品種,就這樣無休止的炒了若干年。說來也怪,國家郵政發行的紀特郵票,原本在郵政窗口隨時可以買到,現在也見不著蹤影了,你要真在郵電局業務窗口上買,還不一定買得到。不過郵局買不到的郵票,郵票市場比比皆是,打折的還不在少數。這么不正常的郵票管理機制和運作機制,把郵票都純商品化了,郵票基本屬性都淡化了,郵票的投資價值又體現在那里呢?
前些年收藏投資郵票的群體還是蠻多的,只可惜郵政已經把郵票變味了,投資環境差強人意,郵票投機炒作氣氛過濃,郵票價值難以穩定,投資風險大于回報,沒有普遍的賺錢效應,要讓人們投資,難呀。
積重難返,要讓已經流失了的投資者回來,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郵票投資,總得有點讓人信服的理由吧?不管是政策上的還是其他方面的,要讓人賺錢才是硬道理。
現在絕大多數人不相信有行情了,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少,有不少人不滿地抱怨說:“前些年買的郵票還虧損著的呢?還想叫我再上當,沒門”,這就是國家郵政這么多年來在集郵領域方面的“政績”,路越走越窄,集郵的人越來越少,看來任何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行為,都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中國的集郵事業要健康發展,需要方方面面共同的努力,國家郵政要把握政策,集郵協會要發揮職責作用,郵市環境要創造好,郵票基本屬性要充分體現,郵票價值要相對穩定,只有條件具備了,郵票有投資價值了,社會宣傳力度到位了,投資的比重占優了,大家才會進來投資郵票,不然的話,啥子條件都不具備,憑啥子要投資郵票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