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b-h.com/upfile/wangdan/20080207/2008020621575771728.jpg)
談到鼠,人類常無好感,中國人更是用“鼠目寸光”來形容視力短淺。巧的是,郵票有“方寸藝術品”的美譽,于是乎,生肖鼠順理成章要在2008年郵票的“寸光”之地上大出風頭了。
1984年1月5日,我國發行的《甲子年》特種郵票,已是第一輪生肖郵票的第5套。有別于其他生肖動物,按習慣思維,鼠的模樣實在難以登上大雅之堂。虧得中國郵政不拘一格請來上海著名漫畫家詹同擔綱設計,幾經醞釀,最終以略帶裝飾性的漫畫塑造出一只討人喜歡的老鼠。其表現手法與韓國郵政1959年12月15日發行的世界上第一枚鼠年生肖郵票中“喜喜”漢字背景前,一對身穿朝鮮民族服裝舉行婚禮的擬人化卡通小老鼠有異曲同工之妙。
鼠年說鼠票,人們都是從1984年《甲子年》郵票開始到1996年1月5日的第二輪《丙子年》郵票,最后介紹2008年1月5日新鮮出爐的《戊子年》郵票。事實上,早在1960年9月10日發行的特43《愛國衛生運動》特種郵票中,老鼠就陰差陽錯在其“本命年”露了一下臉。郵票設計者盧天驕將“消滅麻雀、老鼠;消滅蒼蠅、蚊子”合并為“除四害”畫面,列為全套《愛國衛生運動》5枚郵票的第二圖。在郵票設計過程中,1960年3月毛澤東關于衛生工作的指示發表:“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子’”。隨即全國人大二屆二次會議將“除四害”內容修改為“消滅老鼠、臭蟲、蒼蠅和蚊子”。因此郵票畫面不再適合出現消滅麻雀的場面。1960年5月31日設計圖稿送中央愛委會審查,中央愛委會指出“除四害一圖的剪影中缺少滅鼠的形象”。盧天驕據此在“除四害”郵票主圖下方增加了一只關在捕鼠籠中的老鼠。
無獨有偶,1971年12月1日,臺灣為次年的壬子鼠年發行賀歲郵票,全套8枚輯成兩個四方聯,成為中國迄今枚數最多的一套生肖郵票,也是世界首套四方聯樣式的生肖郵票。不過這套郵票的主角不是家常打擾人們生活的鼠,而是“另類”的松鼠。之所以“偷梁換柱”,原來當時臺灣地區也正在進行一場“滅鼠運動”,“反面角色”豈容公開亮相?
初期鼠生肖郵票的發行局限在中華文化圈的亞洲國家、地區,設計畫面往往含蓄、典雅,并常融匯本地、本民族的一些文化元素。相形下,鼠生肖郵票的發行擴展到歐美國家、地區后,表面上大多規規矩矩——刻意選在十二生肖第一位的鼠拉開新一輪生肖郵票的發行,但圖案卻顯出文化底蘊的欠缺——直接照搬生活中的老鼠,再怎么美化總讓人覺得有點不舒服,包括當時的港英、葡澳當局發行的鼠生肖郵票。當然,這完全是文化傳播的正常現象。漸漸地,生肖文化的深刻內涵逐漸被“外人”理解。
1996年丙子年,適逢海峽兩岸相繼舉辦亞洲集郵展覽,引來不少國家、地區“借題發揮”推出鼠年生肖郵票,前后共計有日本、韓國、朝鮮、蒙古、不丹、老撾、泰國、菲律賓、哈薩克斯坦、新加坡和我國香港、臺灣、澳門地區,以及美國、古巴、澳大利亞、南非等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古巴發行的三角形花鼠生肖郵票別具一格,澳大利亞印度洋屬地圣誕島發行的鼠生肖郵票和小全張中國年味兒十足……這些鼠年郵票中既有以中國畫、年畫、剪紙、篆刻、書法等中國傳統藝術設計的圖案,也有寫實鼠、攝影鼠、漫畫鼠、工藝鼠、迪斯尼米老鼠等,還有“票中票”和全息激光副票等,可謂精彩紛呈。
2008戊子鼠年,生肖文化的全球性影響力已是今非昔比,預計發行生肖郵票的國家和地區不會少于上一輪,圖案設計的“中國味”將更濃,“老鼠嫁女”、“鼠咬天開”之類中國民間吉祥傳說會越來越多被采用。由此呈現給我們一個熱熱鬧鬧的“鼠票年”。
比如美國、加拿大2008年續發的第二輪生肖郵票和第一輪生肖郵票收尾的鼠生肖郵票及小全張,圖案尤為中國化,大紅色喜氣洋洋;新加坡2008年發行的鼠生肖郵票小全張,標上了承前啟后的豬、牛生肖圖案;日本2008年發行的鼠生肖郵票,干支文字小全張、有獎郵票及各種個性化郵票琳瑯滿目;澳大利亞印度洋屬地圣誕島2008年發行的第二輪鼠生肖郵票和小全張,也繼續走中國味兒道路。
最后,鼠年中得提醒“鼠輩”們不要“鼠膽包天”。別忘了十二生肖里還有它的“克星”——中國十二生肖流傳到南方鄰邦越南,表示兔的“卯”被誤聽為“貓”,獨一無二的貓年遂代替了兔年。1987年1月25日,越南郵政為農歷丁卯年發行的郵票圖案中的爺爺扶著培好土的樹,孫女用噴壺澆水,右下角有一只小花貓。1999年1月6日,又為農歷已卯年發行明確印有越、英文“貓年”字樣的生肖郵票和小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