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8年,隨著奧運熱潮的不斷來襲,郵市也大有升溫的趨勢,各類網上評論幾乎都說市場異常熱鬧,人氣鼎沸,投資信心空前高漲。就筆者而言,這樣的形容應該是正確的,因為筆者非常看好2008年的郵市前景。不過,為了證實一下這些評論的真實性,筆者特意選擇了一個周六去華東地區最具規模的一家郵市探訪了一下,這樣的時間和地點應該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也能反映一定的問題。不過,探訪之下,發現與網上的評論多少還是有些差異,特寫下來,供大家參考。
一、交易有點冷
這家郵市一直與北京的馬甸郵市并稱為中國最重要的兩大郵市,不過進得場里才發現與當年的盛況確實無法相比。場子的規模依然很大,但內場大多經營JT票和老紀特票,只有外場才以經營近年來所發行的新郵為主,只是其中郵商的比例已經逐漸為近年來所崛起的幣商所“侵蝕”,滿眼望去,外場幾乎有一半的攤位在經營金銀幣、流通紀念幣和紙幣,與這些攤位比起來,郵商的攤位還多少顯得有些冷清。在筆者所待的近兩個小時時間里,只看到近十位集郵愛好者在零星購買自己中意的郵品,數量也極為有限,往往只購買幾套而已。不過,只有集郵需求不斷增加,郵市才有繼續生存和發展的支撐,就這一點來看,目前的郵市狀況已比前些年門庭冷落時好了不少,只是熱度確實還有待攀升。
二、價格有點亂
仔細詢問了一下自己所關心的奧運系列郵品的價格,誰知各個商鋪或攤位上給出的價格都不一樣。以《奧運項目(一)》不干膠小版張為例子,各攤位的報價基本上有兩三元的差距,別小看這個數目,30元左右的價位,這樣的差距就在10%左右。特別有意思的是,筆者先后在兩個夫妻共同經營的攤位上詢問價格,結果先生和太太的報價竟然也大相徑庭。筆者以為,這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奧運系列郵品近期的價格變動確實比較大,準確的價位究竟在哪里,許多市場人士也未必明了;二是郵商確實大多有惜售心理,在普遍看好奧運系列郵品的背景下,大多提高價格銷售,從而形成了網站上報價的上揚,但在這樣的價格上究竟成交如何鮮有人知,至少筆者在現場并沒有看到大手筆的交易。如果在筆者目力所見范圍之外確有大量的成交,那無疑是個好的兆頭。
三、“滑板”有點閑
市場里管那些中間人叫“打滑板”的,他們往往利用自己的信息和人脈關系,快進快出,賺取差價。一進郵市,便有人上來問你有什么要出讓的或者想要買什么,這些人十有八九就是“打滑板”的。別小看這些人,他們對市場的嗅覺是非常靈敏的,對市場的真實情況也非常熟悉,因此,從他們身上也多少能看出市場的實際狀況。巧的是,這次到郵市正好碰上了自己比較熟悉的兩個“打滑板”的,問起最近生意怎樣,都說不是很理想,買東西的不多,賣東西的也不多,這的確就是個信號,一來說明確實有不少人看好今年的郵市前景,不肯輕易出讓自己手中的郵品,但二來也說明郵品價格和實際成交情況正處于一個關鍵的“瓶頸”時期,對投資者而言當然是低價籌碼越多越好,而對出讓者而言則是賣得越高越好,在雙方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就需要一定時間的自然“磨合”,尋找一個都能接受的點,也只有這樣,成交量才會真正提高,郵品的價格基礎才會牢靠。就這一點而言,“打滑板”的越忙,市場才有可能更熱鬧。
雖然一次的見聞未必能客觀反映目前郵市全面的真實情況,但多少也能管窺一下其中的狀況,筆者得出的結論是:2008年的郵市前景的確已經為廣大投資者所看好,至少從市場郵商的態度中已經能見端倪,尤其是奧運系列郵品在“奧運年”的大背景下,已經多少顯露出大幅啟動的征兆,這對廣大投資者是個有力的提示;不過,由于熱點品種的價格變化很快,真實的交易情況又不為普通投資者所知,因此普通投資者在參與熱點品種運作時依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投資者在對大勢有準確判斷的基礎上,在具體的交易過程中還是要多深入市場看“熱鬧”,以便更準確地把握郵品交易的實際情況,探明郵品的準確價位,從而為自己的投資決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