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郵市和幣市的“連帶效應”下,去年“五一”期間一度雄起的田村卡在經歷八個月盤整之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攀升”。在新一輪上升行情中,市場上開始出現一個令人感到驚奇的現象,原來一直占據田村卡龍頭板塊的“梅蘭芳”等品種,由于價格上升幅度小,反而難敵“內蒙古”、“郵儲”等原來被視作垃圾板塊的品種。
專家分析認為,田村卡市場目前已經進入新的價值上升通道,并且當前磁卡價值還在面值上方不遠處,還沒有進入爆炒階段,當前投資田村卡市場風險不大,建議出擊“中檔黑馬”等后市前景好的品種。
價格高漲 “垃圾板塊”走火
田村卡市場目前有20多個品種,如“香港回歸”、“重慶直轄市”、“八運會”、“郵政儲蓄”等,由于原來發行量大,出世之后就被按面值的7折乃至3折2折對外銷售,這20多種卡長期以來被卡商視為“垃圾板塊”,沒有人敢進行炒作。但近幾年經過民間和政府對這些品種田村卡進行大量銷毀之后,這些卡的存量減少到5000套到8000套,現在市場價值逐漸得到人們的肯定,“垃圾板塊”也變成了含金量最大的“黑馬板塊”。
到1月18日,黑馬板塊中的“內蒙古”增長最猛,收于2000元,為去年“五一”1000元歷史高點的兩倍,而其原來面值不過才230元。黑馬板塊中的其他品種較上月則以平均50%的增速向上攀爬,并幾乎全數超過去年“五一”歷史高點。
而原來的龍頭品種如“梅蘭芳”等最近行情重心也逐步上移。1月18日的“梅蘭芳”價格為2200元,較1月前的2000元上升10%,而原來炒作最為厲害的“老八卡”如“鮮花地圖”、“長城”等“白馬板塊”,大致增幅也就在10%左右,增值動力遠不及“黑馬板塊”
存量稀少 后市動力十足
田村卡市場與郵市、幣市絕大多數品種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田村卡已經永久退出流通領域,發行機構不會再發行此類型的卡,再加上2002年民間和政府對退出使用舞臺的田村卡進行大量銷毀后,現在田村卡各卡種的存量介于5000套到10萬套之間。在郵市和幣市中,發行量的大小與郵品和幣種的價值基本成反比,在與郵市、幣市市場規律類似的卡市,存量稀少的田村卡后市有著良好前景。
據北京資深田村卡收藏家劉厚忠估計,以北京馬甸和上海盧工兩大郵幣卡市場的總盤量計算,全國郵票市場總盤目前約有1000億以上,而幣市總盤在100億以上,田村卡市場總盤介于3億到5億之間,也就是說,經過多年市場沉浮,現在的田村卡已經變身為“當代文物”。
據了解,中國電信在7年時間內總共發行田村卡共計73套205枚,其中,生肖系列屬于存量較大的品種,原來每套發行量為22萬套,經過銷毀和消耗之后,“七枚生肖”現在存世量在5萬到10萬套之間,為現在存量最大的板塊,而“牛、兔、虎”等5種生肖田村卡則在5萬套左右;“黑馬板塊”和“測試卡”等品種則屬于存量較少,如我國第一枚田村卡———“測試卡”,原來發行29000枚,現在存世量不足6000。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