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3日將發行《京劇凈角》特種郵票,與以前已發行過的《京劇丑角》、《京劇生角》郵票一樣,全套都是6枚。
“凈角”為傳統戲曲角色行當,俗稱“花臉”、“花面”,大都表現在性格、品質和相貌上有奇異之點的陽剛男性人物。面部化裝用臉譜,唱用寬音或假聲,動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氣度和聲勢,又根據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分為正凈、副凈、武凈等。
京劇被譽為“國粹”。新中國最早的京劇郵票是1962年8月8日發行的紀94《梅蘭芳舞臺藝術》紀念郵票。1964年曾準備發行一套《京劇臉譜》特種郵票,志號也已排定,為特62,全套8枚,臉譜人物為孟良、李逵、黃蓋、孫悟空、魯智深、廉頗、張飛和竇爾敦。這套被稱為“老臉譜”的郵票,因被誣指“同革命樣板戲唱對臺戲”而胎死腹中,后有少數流入社會,價格昂貴,成為集郵迷追逐的珍郵。16年后的1980年1月25日,新《京劇臉譜》特種郵票問世,志號為T.45,全套8枚,與未發行的老臉譜郵票上8位武凈角色一樣,排列順序也原樣未變。設計者根據“老臉譜”僅存的7種樣票原樣繪制了孟良、李逵、黃蓋、孫悟空、廉頗、張飛和竇爾敦的臉譜,即是說,新臉譜與老臉譜的人物臉譜是一樣的,這一歷史的重演,或許是對老臉譜遭無故扼殺的不平之鳴,只是魯智深“老臉譜”原稿和票樣均被破壞,新臉譜郵票的魯智深是重新畫的。以目前發現的特62第7枚“張飛”郵票與T.45第7枚“張飛”郵票相比較,除了少量文字有變化外,其他地方幾乎無異。
京劇臉譜是戲劇中某些角色臉上畫的圖案,用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早在幾百年前,我國戲劇中的臉譜就出現了。19世紀初,隨著徽班進京,京劇逐漸形成,臉譜藝術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京劇臉譜是中國戲劇中獨具風格的造型藝術,譜式以不同人物的形貌特征為依據,即使同一譜式,不同人物各部位的線條勾畫和色彩處理也不相同;各人的臉型不同,勾畫也不一樣。京劇臉譜本身就是一種夸張,可寓意褒貶、辨忠奸、分善惡。周恩來總理曾說:“京劇臉譜是表現人物的一種性格、一種象征,更是京劇不可缺少的藝術之一。”
《京劇凈角》與《京劇臉譜》郵票有所不同,凈角郵票上也有臉譜,但著重表現帶劇情的人物角色、特定的造型亮相,使畫面內容大為豐富。京劇臉譜郵票只是表現臉譜譜式,由此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
《京劇凈角》特種郵票上的6位人物依次為:徐彥昭(圖1)、包拯(圖2)、廉頗(圖3)、張飛(圖4)、曹操(圖5)、楊延嗣(圖6)六位京劇傳統劇目的典型形象。
徐彥昭選自《大保國》中的造型,屬銅錘花臉,臉譜表現了他忠心為國,不屈不撓的性格特征。
包拯是我國人民家喻戶曉并十分尊重的“青天”,郵票上的包拯形象選自京劇《鍘美案》中的造型,屬黑頭(正凈)。實際上,真實的包拯身材并不魁梧,他高1.62米,是個白面書生,仕途平淡,忠孝兩全。他出現在官場上已是39歲。他剛正不阿,敢于在朝堂上和皇帝正面交鋒,同時也為皇帝出主意,有時彈劾人,更多的時候是個埋頭苦干的良臣。他既沒有鍘過負心的駙馬陳世美(陳為明代人),也沒有發明過三口威風的鍘刀,身邊更沒有《七俠五義》中的展昭。他59歲任開封府尹,61歲打理國家財政,63歲官至樞密副使(副宰相職),成為中樞重臣,64歲時病逝于宋都開封,舉國哀慟。接包拯之任擔當開封府長官的歐陽修評價包拯一生:“少有孝行,聞于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香港曾于1974年2月1日發行《香港藝術節紀念》全套3枚郵票及小全張,其中第3枚為包拯的京劇臉譜。同時,作為香港郵票的首枚小全張,上面以英、中文對采用京劇臉譜作圖案設計作了扼要介紹。
廉頗為戰國時代趙國名將,他曾傲視丞相藺相如,并屢加侮辱,后被藺相如的大度忍讓所感動,主動袒肉負荊前去請罪,傳為千古美談。郵票上的廉頗選自《將相和》中的造型,屬銅錘花臉,表明他的本質善良,知錯善改,是個可愛的人物。
郵票上張飛的形象選自《蘆花蕩》中的造型,屬架子花臉,表現了他豪爽通達、性情暴躁的性格特征。
曹操是漢末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先后平定呂布、袁紹等諸侯,統一北方,被封為魏王。戲劇臉譜把他作為白色奸詐之像,郵票上的形象選自《長坂坡》中的造型,屬架子花臉。
楊延嗣為古典小說《楊家將演義》和戲曲中的英雄人物,在家中排行老七,人稱楊七郎。他身為宋朝軍隊的先鋒官帶五百騎兵趕赴幽州與遼國作戰,終因寡不敵眾,最后單人獨騎被亂箭穿心射死。郵票上的楊延嗣臉譜,選自《金沙灘》中的造型,屬武花臉(武凈),表現了他英勇善戰、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戈中博 中國郵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