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覽郵票拍賣網頁,看一套蓋銷的順戳特57“黃山”,1元起拍,經過140次較量,最終以2100元落糙,加上手續費,總價達到2226元。再看特57“黃山”新票,2007年末,市場價已升至4950元,與5000大關僅一步之遙。這個價格,相比1997郵市高潮時的天價4400元,又上溢了10%。同樣是特57“黃山”新票,前三四年低谷時,喊價只在1800元左右,但依然無人問津。
集郵者說特57“黃山”,是割舍不斷的文化情結,漫漫45年,也是集郵心路的延伸。新中國郵票中,“黃山”是永遠的話題,作為郵資圖稿,它先后8次入選方寸。“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此一家,自然也就形成獨特的“黃山”系列。有人說,黃山感動了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感動了當代藝術大師潘天壽和劉海粟,感動了平民百姓蕓蕓眾生,也感動了主管郵票發行的歷代高層決策者。這之中,最優秀最經典最具欣賞與收藏價值的,當然首推16枚套的特57“黃山”。
特57“黃山”的成功,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行的最佳時期,二是郵票的最佳設計。特57“黃山”問世于新中國郵票發行鼎盛時期(1963.10.15),它與另外幾款大套郵票,特38“金魚”(12枚,1960)、特44“菊花”(18枚,1960)、紀94“梅蘭芳”(8枚,有齒、無齒,小型張、1962)、特56“蝴蝶”(20枚,1963)、特61“牡丹”(15枚,小型張、1964),共同創造了新中國郵票發行史的輝煌。另一方面,特57“黃山”是中國郵票設計大師孫傳哲的傳世之作。表面看,16枚影雕套印的郵票,8橫8直形式,囊括了玉屏風、迎客松、清涼臺、夢筆生花、石猴觀海等16處黃山景點。但更深層次,16枚郵票是16扇窗口,它表達了設計家對黃山16次發自內心的感悟。特57“黃山”郵票,也是設計家150余款郵票設計作品中,最具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的一套。
特57“黃山”近半個世紀的價格波動,也是一種象征,它闡明了集郵“藏貴與精”的簡樸道理。特57“黃山”由于面值設置過高(2.10元),以信銷票為主的集郵者,對它只能望而卻步。很長一段時間內,它也就在面值左右徘徊。它的價格騰飛,起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據權威部門的“郵票價目表”,1985年它的新票價格,為25.20元,蓋銷10.92元;1986年新票40元,蓋銷20元;1988年新票150元;1990年新票320元,蓋銷160元;1993年新票800元,蓋銷250元;1995年新票1600元,蓋銷650元;1996年新票2900元,蓋銷900元;1997年是它的價格高峰,其中新票3500元,蓋銷1000元,在市場,喊價還要高出20%以上。之后,特57“黃山”步入下行通道,最低時,新票成交價不足1800元,蓋銷郵票只在480元附近。這種萎縮低迷狀態,直到2004年秋才開始有所緩解。畢竟,1980年,特57“黃山”郵票在“建國三十年最佳郵票”評選活動中,獲得過“最佳”桂冠;畢竟,特57“黃山”發行量只有100萬,又經過大量郵政通信消耗,存世量寥寥無幾;畢竟,特57“黃山”,是“黃山”大系列的龍頭老大,又是山水題材郵票的領軍品種。這些,都維持了特57“黃山”強者恒強的氣勢。
“黃山”是郵票發行傾注精力最多的一個題材,“黃山”也是集郵大眾感情牽掛最重的一個題材。說不盡的“黃山”,說不盡的集郵,這種情感剪不斷,理還亂,將長長遠遠,永久延續。特57“黃山”,教我們集郵大眾如何不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