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逛公園,見到不少玩花卉盆景的花友,玩石頭的石友,還有魚市的魚友……其樂融融,好不羨慕,而我們集郵者卻沒有了這樣的屬于自己的小天地,享受不到這樣的樂趣。 按說集郵在社會上仍是第一大愛好,仍有幾百萬郵迷固守著這一方樂土。但他們大多的交往在信中、在網上,而很少有機會面對面自然交流。原因是缺少一個開放的平臺,缺少形如上個世紀80年代那種自發的小郵市。
先前的小郵市可謂遍地開花,幾乎每個縣市都有這么一個屬于郵迷的“自留地”。一到節假日,一到新郵首發日,郵人們便興致勃勃地來到這里,談郵論票,交流互助。上級的集郵政策和發行信息很快傳播開來,各級地方的集郵活動、郵展情況很快便知曉,郵品的價位和起伏能第一時間掌握,一些集郵花絮、故事也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筆者的集郵也是從這里開始的,在這里聽到了若干有趣的集郵故事,學到了好多集郵知識,結交了不少集郵朋友。在這個小天地里,有資深可敬的老集郵者,有精于市道的郵商郵販,有知道發行內幕的郵政人員,更有熱心的各色郵友。這些在當初都是學習的對象和內容,在這里可以吸取好多集郵營養。
小郵市對郵人的幫助是極大的,不僅是郵品買賣交流場所,更重要的是郵人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的園地。好多集郵者習慣過這種節假日逛郵市的日子,一時間成了他們真切而快樂的集郵生活,現在想來仍有滋有味。
可惜,后來在炒作的沖擊下這種不起眼的小郵市自生自滅了,而且從理論上也被否定了。如今甚至連增值也羞于談論了,顯然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是讓炒作給鬧怕了。其實,應該把小郵市和炒作的郵市區別開來,它們的性質、結構、內容和服務對象都不同。小郵市是一種近乎休閑的、自然的、平淡的交流場所;而炒市是一種繁雜的鬧市。集郵者需要和諧的小郵市,需要真正售余補缺的交流園地,不需要“狼煙四起”的炒作郵市,不需要那種虛假繁榮的吵吵鬧鬧。
其實,集郵者的要求也并不高,只要有這么一個去處,哪怕是公園一角,市場一隅,就很知足,就能營造一方集郵小天地,就能把自己的集郵生活打理好,就能把這項對社會有益的集郵活動進行下去,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