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博大精深。近人王國維總結學問有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可謂是學問中人甘苦之論。
集郵之學又何嘗不是博大精深呢?集郵之學,在浩瀚的收藏界中,僅僅是一個小小的門類,但依我的切身感觸,也絕不比文社科領域中的任何一門學科簡單。而且,郵學是走不了捷徑的,絕對是有多少付出,才能有多少成果,當然其中不排除才華、悟性和靈氣的作用,知識相對于哲學、經濟學、文學等而言,郵學的進步和成就,更需要勤奮和執著,更體現了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的哲理。
集郵的第一境界是帶著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步入集郵之途。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萌生收藏之意,在懵懂中步入收藏的大門,然而,漫漫長途,浩浩時空,收藏的目標何在?應該選擇何種收藏方向和品種?在茫然和迷惑中,真有一種“浩茫心事連廣宇”的渺茫和凄清,真是“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收藏的第二種境界是研究。所言郵學不比任何一個學科簡單,就體現在研究上。世界上對某一學科的學問了如指掌的專家學者可謂成千上萬,但世界上沒有一個集郵家或郵學家敢稱對郵學了如指掌的。
郵學是一個無比浩瀚的海洋。學無止境、郵海無涯正是郵學最真實準確的寫照。也許正因為如此,集郵的人都有一個虛心的態度,無論是教授還是中學生,郵齡長,集郵知識豐富者為師。集郵者中絕沒有狂妄自大的人,狂妄自大絕對成不了集郵家,只能是假集郵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正是集郵最高境界的感受。
收藏的第三個境界是無為之境。無為才能無為,絢麗之后才能歸于平淡。去年曾去拜訪我的集郵啟蒙老師孫先生,順便帶去一些郵品。結果,孫老師婉言謝絕了。他說:“不是我不領盛情,是因為我只收集我專攻的幾個項目,項目以外的郵品我收下不好安排,反覺累贅,而留在你處比放在我處有用得多。”孫老師的這幾句話可以說對我是一個震撼。就好比那首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漫無目的泛泛收藏,給我們帶來的只能是時間上的浪費和經濟上的損失。其實,只要我們看一看,世界上每一個領域取得成就的人物,他們都是“專攻一項(或者少量幾項),不及其余”的,他們都非常專一、執著,風格簡練,決不泛濫,也不拖泥帶水,他們像釘子一樣,深深釘入他們專長項目,心無旁騖,目不斜視,這樣他們得以攀登到他們那一領域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