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各地出現了10年來罕有的持幣預訂新郵的火暴場面。為什么今年新郵預訂會這么熱?筆者近日走訪了當地集郵協會,請教了有關專家,總結了八大因素:
一、近幾年國家郵政采用“宏觀調控,適度從緊”新郵發行政策,逐漸減少發行量,同時零售票不能保證每套供應市場,使得預訂成為集郵愛好者和投資者取得全年新郵的最可靠的保證;
二、今年我國實行郵政政企分開,郵票發行計劃和發行量要經過更加嚴格的科學論證,不再是一家就可以拍板的,使得發行計劃和發行量更加科學和適應市場規律;
三、郵票銷售實行破版銷售,對于喜歡收藏整版和研究郵票的集郵愛好者來說,不預訂就意味著沒有得到整版新郵和相關信息的可能,使得大版和小版預訂成為新郵預訂最搶手、最吃緊的品種;
四、郵票的獨特作用,使得郵票由產品型轉變為資源型。如藝術鑒賞、政策宣導、歷史教學、愛國主義教育和形象展示、對外交往、公務活動等,大量使用郵票,使得郵票成為稀有資源,供不應求;
五、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舉行,我國將發行5套奧運題材郵票,使得市場需求量增大,郵票更加緊張;
六、2008年紀特郵票題材緊扣時代主題,反映民眾關注,強調人與環境和諧,宣揚傳統美德,頗受世人青睞。如《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全國土地普查》、《京劇凈角》、《曹沖稱象》等;
七、2008年紀特郵票是近幾年全年發行套數最少、全套面值最低的一年,它滿足了廣大集郵愛好者要求降低套數、全套票面值,減輕集郵愛好者負擔的要求;
八、我國國內人均生產總值已突破2000美元,投資正在成為普遍性的選擇。近一個時期和可預見的將來,股市處于振蕩期,基金下挫,投資風險加大,儲蓄無利,郵市經過10年低迷、調整,走向復蘇,郵票投資成為人們的較理想的選擇。
來源:中國集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