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除生肖外票的發行中樞從2千萬到3千萬,章的發行中樞在2千萬到5千萬,所以97年必定是一個動蕩之年,因為郵政賺錢賺得不守紀律了。
98年,票的發行中樞是3千萬,章是3千萬,郵政誤以為重新回到中樞就能挽回頹勢,但市場的趨勢已經變了。
99年,票和章的中樞都是2500萬,從量上看郵政已經開始救市了,但救市的力度無法抵御市場的下跌力量。
千禧年,票和章的中樞是1800萬,這一年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郵政為了救市而進行了版式變化的第一次嘗試,一個是用票做嘗試,一個是用章。
01年,票和章的中樞是1700萬,郵政又陸續推出3個票的小版,發行量在130萬左右。郵政似乎仍然無法阻止市場的下滑。
02年,票和章的中樞是1300萬,又推出3個小版,量增加到2、3百萬。
03年,票和章的中樞是800萬,郵政一口氣推出二十幾個縮量的小版,這是進行版式嘗試的一次賭博,市場開始并不認同。
04年,票和章的中樞從97年開始第一次反彈到1000萬,小版的數量有所下降,發行量中樞略高于前一年。
05年,票的中樞上到1000-1200萬,但章的數量和發行中樞都下來了,不足千萬。小版也出現了新的變異,為了保住正宗小版的神經中樞,出現了沒有大版的小版,我們習慣叫它偽小版,其實應該起個中性的名字叫單小版好了。單小版的量在千萬左右。
06年,票的中樞是800萬,章的中樞是1000萬,小版的中樞有點亂,從65萬到300萬左右。
我的數據來源可能與市場真實情況存在一些誤差,但總體上還算正確,順著郵政的發行思路可以找到郵政未來的策略,市場在郵政慢慢的改革或者說控制下,從開始的反對,到現在的和解,下一步就是認同,再下一步就是追捧。當市場追捧郵政的時候,請郵政不要再次舉起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