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與股市不可同日而語 |
發布日期:2007-11-19 14:4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近期,股市下跌較深,并連續在高位震蕩,于是,有人發表言論盲目樂觀,認為郵市股市是蹺蹺板行情,股市下跌,郵市必定上漲,行情可期,這無疑是一種自欺欺人、自圓其說的說法。也有人將郵市與股市從市場屬性、交易地點、交易方式、變現能力、假冒偽劣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比較,得出了比較精辟到位的結論,那就是別拿郵市比股市。今年以來,股市走強,郵市偏軟,事實上股市在"5.30"以及近期跌宕起伏以后,筆者周圍的集郵愛好者,也是股票、基金的投資者,并沒有棄股棄基而轉投郵票,而是仍在股市、基市里戰斗和堅守,對于郵票也僅僅只是每年預訂一份新郵而已,多年來都是如此。其實,作為投資市場之一的郵市,由于主觀與客觀的因素,已從這些年的龍頭老大,逐步衰落邊緣化,蛻變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老弟。股市如日中天,郵市夕陽西下,究其主要原因是多年來郵市的監管不力和炒新所致。 監管不力導致市場混亂。如今,股市越來越規范,從申購新股、信息披露、參與交易等諸多方面,盡力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基本搭建起了一個平等和透明的交易平臺,股市風險教育警鐘長鳴,而證監會對違規者更是決不遷就姑息,處理及時、嚴格。而郵市則不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市場上官商勾結,暗箱操作,近水樓臺先得月等違規放貨現象層出不窮,成箱成包的郵品在市場上東挪西搬,泛濫成災。新郵零售如同擺設,遭遇空前的惜售和限售,到頭來再銷毀根本沒有零售過或者未出售完的新郵給你看。而對于投資風險,不提醒,不警示,聽之任之;對于朦朧傳言,不澄清,不制止,放任自流;無為而治,根本沒有起到監管之作用,這一點在"福娃"小片上表現得尤為突出。而信息的不對稱、不透明,忽視和損害消費者和投資者的知情權,更是家常便飯,往來已久,幾年前就承諾要公布的歷次郵票銷毀清單至今沒有公布,編年票的發行量成為了一個謎,白紙黑字印在目錄上的數字也是名不副實。而對于違規者的處理,似乎是家丑不可外揚,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總之,監管不力導致了市場混亂,而郵市的操作基本上也是壟斷行業的壟斷行為,難以公平服人。 炒新頻繁終會自食其果。股市是投機市場,而郵市則是收藏投資市場,沒有收藏為基礎,沒有拾遺補缺為主營,僅靠人為控制發行量,制造虛假繁榮和緊俏,郵市就沒有根基和希望。郵票是郵資憑證,這是郵票的第一屬性,只有經過郵政通信長期地消耗,才能體現出收藏投資的價值,而將收藏當成第一屬性,將郵票當成集郵郵票,無疑是本末倒置。物以稀為貴,沒有經過消耗沉淀,發行量就是存世量,又從何談起郵票的投資價值呢?在當下郵市是炒新的市場,見異思遷,喜新厭舊,歷來如此,到頭來終會自食其果。對"香港回歸"金箔張的炒作讓人不寒而栗,記憶猶新,其害無窮,影響至今。俗話說,好了傷疤忘了痛。可傷疤還沒有完全好就忘了痛,人們也許太健忘了。今夏對"福娃"小片的炒作如出一轍,可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天上地下,大喜大悲,不僅投資者損失滲重,也令市場嚴重失血,炒新再次打擊了投資者的熱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逃離郵市成為了他們的唯一選擇。而沒有廣大集郵者的參與,光靠投機者的擊鼓傳花,自彈自唱,這樣的市場也是不會長久的。 總之,郵市與股市不可同日而語,似乎沒有可比性,要想拯救郵市,就得靠郵政部門的強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而面對殘酷的現實,不能怨天尤人,不能自欺欺人,一切還得靠我們自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