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利好,莫過消耗。郵政阻撓消耗,只鉆營發行,乃本末倒置。但矛盾點實際上是歷史遺留問題,由于一直以來中國郵票的使用和發行的分離,大量的打折票實際成為郵政給市場打的白條。郵政不愿兌現這些白條,市場又不給這些白條溢價。
另一個矛盾點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郵資的無紙化的趨勢看似是一種更節約更便利的工作方法,郵票的境地似乎更加尷尬。解決以上的兩個矛盾需要大手筆、大智慧。打折票是現象不是本質,其本質在于各方對郵票作為中間載體的價格認識。郵政似乎在等市場來解決,但市場更希望郵政表態。而不管誰解決,市場更看重制度,郵政如何在制度上確保郵票的有效使用是市場需要郵政明確表態的。
至于郵票的使用到底是進步還是落后,我想用圖書和電子出版物來談我的看法。電子出版物確實節約了紙張、油墨、但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沒有了傳承。傳統圖書之所以能抵抗電子出版物的打擊,傳承是最重要的一點。再說大點就是當文化完全變成快餐時,文化大餐反而漸漸有市場了。
郵商升級,郵市有望。王國強先生的座右銘希望所有郵商共勉“贈人玫瑰、過手余香”。我看到的大多數郵商沒有這種氣質,郵商如果永遠停留在二道販子的層面上,乃郵市之大不幸。
郵商身上應該有一種使命感,這種使命感應該是同舟共濟、共擔共富、共謀發展。我承認現在還在市場中的郵商已經經歷了十年的風雨,能堅持到現在已經為郵市作了巨大的貢獻。但應該從郵市發展的角度出發,隨著市場的逐步好轉變將戰略防守全面轉變成戰略進攻。
集郵不興,炒郵終炒。如果集郵的隊伍不擴大,市場中的炒作最終還是一廂情愿。新郵預訂還有那么多的朋友說不,我理解大家的出發點是阻擊郵政新郵圈錢。可如果預定的新郵持續萎縮,市場難言興旺。如果僅憑場內有限資金炒作來維持郵市,結果不說大家也知道。我們應該從文化的層面來發揚集郵文化,應該尋找一個炒和集的交叉點。應該讓炒作帶來賺錢效應,從而使集者得到藏和升兩重快樂,讓集者將這種快樂傳播。
相關產業,前景無限。以商篷租賃來說,現在雖然不景氣,但下一個景氣周期絕對不會給那些聞風而動的房地產商。郵市中的高層、大戶應該去引資參與到郵市相關的大產業周邊。應該讓大資金為郵市基礎設施建設出力,待旺市時豐收。
中國郵政和集總我對你們沒啥要求,盡人事,把說過的兌現就行了,就拿半年發行期來說,為什么不能第一時間公布,你們還要偷雞摸狗多久?還有,如果郵市真火起來,不要再下山摘桃了,你們是世界上最窮的富人,你們該改一改吃下蛋雞的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