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的說法,內涵豐富、新意十足.按照國家統計局專家的解釋,“財產性收入”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當然其中也包擴了咱們所投資的郵票的增值.對于“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我們可以解讀為“讓廣大郵人的郵票保值增值,讓郵票投資者擁有更多的財富。”那么,如何才能“讓郵票投資者擁有財產性收入”呢?我的理解是,這就要求郵政黨委、郵總的官員們積極創造市場條件,建設法治環境,積極誠信地為郵民造富。 首先,郵政當局要積極解決困擾多年的郵票使用問題,努力創造條件消滅郵票打折,激發廣大郵人的投資熱情,拓寬郵票投資者財富的增長渠道。在硬件上,要創造暢通的物流、信息、能源、交通條件,方便郵人投資創業;在軟件上,政府要充分利用郵票增值等經濟杠桿,鼓勵更多人投入到郵市創業之中。同時,新票在發行上市期間要保證在柜臺上能隨時買到,杜絕暗中操作,讓郵人有更多的選擇來進行投資,使郵票實現真正的保值增值。 其次,需要郵政各級黨委、郵總的官員們為廣大郵票投資者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投資環境,保障郵民的合法私有財產,讓郵民不再為財富的擁有和增長而提心吊膽,以解除積極投資郵票的后顧之憂。合法的財富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礎,郵政管理層對于侵犯郵民私有財產的行為必須嚴厲打擊,尤其是對地方公司的違規放貨行為更應一查到底,對那些大小貪官們絕不能心慈手軟,該槍斃的槍斃,該坐牢的坐牢。只有這樣才能有力保護郵人擁有財產性收入。當前,保障郵民合法的私有財產,更重要的是要防范郵總和地方公司采取各種形式的利用手中權力侵犯郵民的合法私有財產的行為。 再次,需要郵政管理層黨委、郵總依法行政,放權于市場,打擊腐敗現象,避免與民爭利。郵市走熊近十年了,這其間郵政得到了長足的增長,但是廣大郵人手中的郵品卻是在不斷的縮水,而在一些地方公司,貪官和二狗子們利用公權力壟斷大量一手貨源,使得公司老鼠倉小金庫收入增長而郵民財富不見增長。如果任由這種現象蔓延,那就不可能有更多郵民擁有財產性收入。因此,郵政管理層當局要大力防范行政壟斷,簡化行政程序,放權于市場,強化各種監督機制,減少以權謀私現象,讓郵總不再與民爭利。 我們也可以回過頭來看看中國股市是如何在政府管理層的正確引導下走出一輪大牛市行情的。當初由于股權分置,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具有不對等性,股價的漲升與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沒有直接關系,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大股東(絕大多數是非流通股股東)并不關心自己的股票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據統計,中國股市成立15年以來,近1400家上市公司在境內股市通過IPO和增發配股的融資總額為9300多億元。這其中,近900家國有控股及參股的上市公司融資額為6500億元,約占總融資額的70%。這些資金的融入不僅對國有企業的脫困至關重要,而且對完善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發揮了重大作用。然而,為股市做出了如此重大貢獻廣大股民,得到的回報竟然是長達近五年的熊市中,股指從2001年6月15日的2245點一直跌到2005年6月10日最低的998.23點,市值蒸發近4400多億元,為中國 資本市場做出重大貢獻的流通股股東普遍虧損累累,二級市場畸形的股價與股權結構的割裂密不可分。與此同時,非流通股股東的權益按賬面凈值算,完全不含資產盈利能力等隱性價值,不能公允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因此,股權分置改革已經到了必須進行的時刻了。正是由于考慮到了流通股股東對資本市場所做的巨大貢獻,以及非流通股流通后對現有流通股股東利益所造成的損失,始于2005年5月的股權分置改革,強調改革試點運作程序的公平公正性,強調尊重市場法則,強調切實地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由于公眾投資者在股權分置背景下,無論在IPO過程中,還是在其后的二級市場的交易方面,因流通股數量的稀缺而導致的價格虛高,客觀上給公眾股股東增加了額外成本,因此,本次股改比前幾次更多地強調對公眾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受到了市場的普遍歡迎。并由此引發了股市的一輪大牛行情,管理層此次對股市的做法的確值得郵政當局好好認真學習才行。郵政不妨可以先考慮全面開放郵票的使用權,讓包擴EMS在內的所有業務都可以也必須要使用郵票來辦理,這樣一來郵市豈有不旺之理,雖說剛開始幾天郵政也許會有不小的損失(其實可以說根本就沒有任何損失,郵政賣了那么多年郵票早就賺飛了,只不過是把過去搜刮來的錢吐出一點來罷了),但打折票會很快就漲上去的,等所有郵票都大上一臺階后,涌進郵市的人肯定就不會少,居時郵票都比面值高出不少后誰還會去用來寄信和發包裹?表面上郵政是先讓利給郵民,實際上卻引暴了郵市,日后再適當的加大些發行量,原先的那一點點所謂損失,早就不知N倍的補回來了,如此雙贏的舉措,何樂而不為呢?! 胡總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表明黨中央更加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為民造富的主觀能動性,更加強調建設一個公正、公平市場和法治環境的重要性。我們衷心希望,郵政管理層黨委和郵總按照十七大報告的要求,努力創造各種市場條件,建設法治環境,真正把“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先讓利于郵民,建設和諧郵市,爭取早日實現郵民和郵政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