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跌跌”不休 (寶木) |
發布日期:2007-11-7 9:09: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10月份,郵市繼續表現出“歇秋”疲態,與前兩年的秋季郵市一樣,呈現出新郵價格快速下滑乃至創新低的格局。盡管國慶長假的郵市,沒有重蹈前幾年“十一”期間暴跌的走勢,但市場依然難以擺脫低迷狀態。當7天長假結束之后,郵市調整態勢又卷土重來,令黃金周中的反彈成果化為烏有。 綜觀“十一”前后的市場表現,可以發現,目前的郵市繼續維持調整狀態。但隨著不少熱點品種價格的走低,市場的拋壓也逐步減少,而承接盤卻不斷出現。 筆者認為,近期調整將是今年的最后一次。當調整一旦完成后,市場在歲末年初將會呈現較大級別的行情,否則其后市將步入下臺階的格局。 新郵跌勢難止 從10月份的郵市表現來看,創新低的品種均是2007年的高溢價熱點新郵。如“奧運吉祥物”普片(小片形式)價格從9月底反彈,但僅回升到21元即告不支,到10月底再度滑落到17.5元。這說明跟風者非常謹慎,畢竟前期的巨幅跳水,依然讓市場人士心有余悸。“恭賀新禧”小全張同樣回升乏力,到10月底,其價格再度從18.5元滑落到15元左右;而“建軍80周年”小版張更是弱勢盡現,在“十一”黃金周僅反彈至21元就回軟,10月底已創出18元新低。 與此同時,“香港回歸十周年”小全張重新回落至23元;“文房四寶”和“綿竹年畫”絲綢小版張也下挫到86元和32元。此外,“郵聯六大”雙連小型張繼續在40元下方盤旋,并且后市創新低可能性依然存在。10月份表現靚眼的是10月15日發行的“十七大”小型張,其價格當日高開在7元附近,高于6元面值,此后就一路攀升到月底,價格也上揚至9.5元。 小版張欲振乏力 小版張出現了明顯的分化,2003至2004年發行的小版張,繼續擔綱市場的領漲角色。像2003年發行的“羊年”小版張價格在國慶期間創出了103元的歷史新高,且半個月的漲幅高達30%,讓人感覺2003年小版張每次反彈時,都有“黑馬”奔出。 不過囿于市道的低迷,其他品種回升力度有限,到10月底,不少品種跌至4個月來低位。如“崆峒山”、“鼓浪嶼”、“網師園”、和“重陽節”小版張的價格,分別下滑到120元、140元、86元和27.5元;2004年小版張中的“中國名亭”、“國旗國徽”、“司馬光砸缸”和“隸書”小版張價格,下挫至61元、44元、42元和35元,已低于9月中旬的調整低點。至于今年發行的“郵儲銀行”、“石灣陶瓷”、“豬年”小版張和贈送小版張價格,更是回調至24元、15元、15.8元和13元,走勢頹萎。 編年張“跌跌”不休 編年小型張回調壓力加重,尤其是強勢的“步輦圖”、“八仙過海”、“百合花”、“和諧鐵路”和“聊齋(3)”小型張整盒價格,在10月底分別下滑到2130元、1250元、1580元、1950元和1630元;“香港回歸”、“九寨溝”、“春節”、“大足石刻”和“十運會”小型張的整盒價格,也分別下挫至570元、580元、600元、750元和780元。而“鼓浪嶼”、“民運會”、“武強年畫”、“兜蘭”和“炎帝陵”小全張整盒價已回落到1150元、670元、1250元、950元和330元。 點評: 盡管國慶期間郵市出現了短暫的反彈行情,但長假結束后郵品回落速度明顯加快,反映了“歇秋”行情的調整已步入了尾聲階段。 展望11月份的郵市趨勢,受到一年一度新郵預訂的影響,市場波動在所難免。而這個時期也是真假消息滿天飛的時候,投資者必須對各種消息加以甄別。 此外,隨著年末的臨近,郵市的歲尾年票行情也將進入預熱階段,2007年新郵的熱點會逐步提升。所以11月份是郵市承上啟下的一個月,也是郵市變盤的時刻。市場人士必須重點留意新郵預訂政策和基本面可能發生的變化。一句話:11月份的郵市不進則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