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這句成語的解釋是:事物因稀少而覺得珍貴。它的出處是:唐朝白居易的《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詩:“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我們學(xué)習(xí)古文詩詞,把前人經(jīng)典的論述和經(jīng)驗結(jié)晶升華流傳下來,就形成了現(xiàn)代人朗朗上口的成語。這些成語用于言談的時候,因其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和平民化表述,大家聽著很受用,而在實際應(yīng)用中,卻有許多的理解和解釋。
在郵幣卡市場上的投資者,如果要問知道“物以稀為貴”這句成語嗎?沒有人會說不知道,也許會有人反問:不知道還會來投資郵幣卡嗎?不就是因為郵幣卡的稀少而覺得其珍貴有投資價值才來投資和收藏嗎?那么,在市場上為什么又存在著大家對某些品種的“不稀少”而困惑,甚至要口誅筆伐那些制造不稀少行為的官衙,也有人認為郵品不消耗不沉淀就形成不了稀少,希望有沉淀和消耗呢?要如何看待稀少這一問題呢?
從13億中國人民來看,任何一個郵幣卡品種的量都沒有中國的人口多,人手一份絕對不夠分,更何況還要考慮些國際主義方面的需要,這量不會大吧。從真正收藏和投資郵幣卡的人來說,某些品種的量的確是大了,超過了集藏群體中的收藏和投資人的數(shù)量。可比起同樣是投資市場的股市里的大盤股,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就能夠讓全世界人口每人一股來看,這大嗎?可那些超過全世界人口人手一股的大盤股并沒有讓大家得到人手一份,想要的還得從別人手上高于其實體價值購買才能得到。
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以“物以稀為貴”的理念來投資郵幣卡市場。其實也很簡單,關(guān)鍵在“珍貴”而這“珍貴”就體現(xiàn)在其現(xiàn)在的價格和未來的價值預(yù)期上,如果你覺得某些品種在濫發(fā)其價格已經(jīng)超過了其未來預(yù)期的價值了,那就不是稀少的了,就不去碰它、不投資它、不收藏它;對那些自己認為不管量大量小,只要是珍貴的,有未來價值增長預(yù)期的,就大膽的去收藏它、投資它,最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因為你認可了它的珍貴,它就是稀少的,它就“物以稀為貴”。
想想看,在郵幣卡收藏與投資人隊伍還沒有飽和之前,這些郵幣卡是不是稀少的、珍貴的,別讓人家說了是稀少的珍貴的才認為它是珍貴的,不然到時候就不稀少、不珍貴了!
古人作詩詞喜歡對稱,因此還得和回“物以稀為貴”的下句:“情因老更慈”?礈柿送顿Y收藏的品種和價值增長的方向,與郵幣卡的“情”會因你的不離不棄而給你更溫柔慈愛的“財產(chǎn)性收入”!